注册

高空中的民俗 周村芯子


来源:凤凰网山东频道综合整理

淄博周村区周村芯子 以抬芯子为表演主体,辅之以仪仗、锣鼓、秧歌、高跷等多种民间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在周村主要街道上巡演三天。 地点 淄博市周村区 时间 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 淄博周村区周村芯子

淄博周村区周村芯子

以抬芯子为表演主体,辅之以仪仗、锣鼓、秧歌、高跷等多种民间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在周村主要街道上巡演三天。

地点

淄博市周村区

时间

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

 

淄博周村区周村芯子

推荐理由

抬芯子起源于明清时期,融合了民间传统的扮玩、锣鼓、京剧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并有自身特点,内涵丰富多彩,场面宏伟壮观。抬芯子以戏剧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要内容,踩芯子的孩童们装扮成各色人物,高悬空中,宛如下凡仙子一般,看不出有任何立脚之处,令人叹为观止。“周村芯子”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源流

周村芯子是一个独有的汉族民间舞蹈,是和周村花灯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起来的,自唐宋以来至明清时期,周村的商业陆续发展规模渐大,商业街市分布完整,分工精细,配套完善,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客商纷纷来此进行贸易,带来了文化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当时周村庙宇众多,各种宗教都有不同的祭祀形式,各种庙会也应运而生,在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汉族民间传统文化表演活动,由于观者众多,个高的能够尽情的看,个矮的和老人、小孩只能远远站着无法观看。为解决这一问题便逐渐出现了“踩高跷”等表演节目的形式,一些大型表演节目还扎制了人抬的舞台,演员站在上面进行表演,远远就能看见,周村芯子即在此进开始成形、发展,并逐渐传至四邻周边,《博山县志》对此有明确记载。

文化特色

通过数年实践,不断改进,芯子更精巧大方,数量也越来越多,有一年三月,接驾时,周村出到七十二台芯子,扮玩的队伍布满了城区内外,七十二台芯子,七十二个故事内容,再加上每台芯子都有旗锣伞扇,高跷、旱船、竹马,可称是全国民间故事大展玩之最。锣鼓声、号角声、礼炮声,响彻云霄,轰鸣数里,参观与扮玩者多达数万,惊动了国内外,以村与村民间扮玩活动相比,可称“天下第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芯子这一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受到极大冲击,周村地区虽然一直保留着这项活动,但规模已日渐萎缩,目前处于濒危状况,亟待保护、继承和发展。1985年,中央电视台“中华一绝”节目曾专题报道过周村芯子,在提高周村知名度的同时,给古老的中华民间艺术增添了丰富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2004年,是周村开埠100周年,芯子等一些古老的扮玩形式逐渐恢复生机,在给老百姓以精神享受,传承民族文化、挖掘其内涵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商业和旅游业发展。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周村芯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露露]

标签:周村 芯子 高空中的民俗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