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相超:尽快设立专项经费保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
2015年01月29日 11:10
来源:鲁网 作者:殷会丽
(记者 殷会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邓相超说:“2011年中国科学院蒋民华院士去世,享年76岁;201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瑞玉去世,享年90岁;2013年中国工程院王克明院士病逝,享年74岁。
山东政协委员邓相超
原标题:邓相超:尽快设立专项经费保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
鲁网1月28日讯(记者 殷会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会期间,在接受鲁网记者采访时,省政协委员邓相超表示,老科学家的去世,会造成其学术成长资料的大量散失。他呼吁尽快启动我省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大量散失“采集工程”意义非凡
邓相超告诉记者,针对我国两院院士每年有20人左右去世,造成老科学家的珍贵的、不可替代的学术成长资料大量散失,给我国科技史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和宣传优秀科技人物造成严重损失这一严峻问题,2009年初,中国科协致信国务院。温家宝、刘延东、马凯等同志对此高度重视,指示中国科协会同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1部门,启动实施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截止目前,中国科协已经完成一期300余位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获得大量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资料和数字化资料、音视频资料,其中许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邓相超说:“2011年中国科学院蒋民华院士去世,享年76岁;201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瑞玉去世,享年90岁;2013年中国工程院王克明院士病逝,享年74岁。他们的辞世,再次为我省启动省级采集工程拉响‘警报’。及早启动我省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抢救搜集整理他们的资料,减少遗憾与损失,迫在眉睫,时不我待,需引起高度关注。”
委员呼吁建立“采集工程馆藏基地” 设立专项经费
目前,41位在鲁院士平均年龄达76.19岁,年龄最大的已经92岁,相当一部分老科学家年事已高。2012年起,山东省科协承担国家采集工程任务,按年龄顺序先后组织了在鲁的余松烈、束怀瑞、张福绥等12位院士的采集工作。尚有80岁以上张嗣瀛、温俊峰、刘宝珺等8位院士,80岁以下的胡敦欣、张明高、冯士筰等17位院士,60岁以下的何友、麦康森等4位院士的学术成长资料没有采集。此外,还有像李登海、何其伟等一大批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绩的领军人物、知名专家,虽然未参加院士评选或未被推选为院士,在国内同行中影响非凡。邓相超认为,依靠国家采集工程,无法解决我省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的问题。
邓相超委员建议:借鉴中国科协实施“采集工程”做法,建议成立山东省“采集工程”领导小组,由省财政设立专项经费。“采集工程”一期的对象主要面向在鲁60岁以上的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按年龄长幼,视健康情况,依次进行。鉴于工程的复杂性和工作周期,建议每年采集30位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通过采集工程所积累的资料,是一笔珍贵而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建设能实现存储、展示、研究和教育四大基本功能的山东省“采集工程馆藏基地”,集中展示科学家的群体形象,同时做好成果运用和二次开发。
相关专题: 2015山东两会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