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槐荫文化产业——百年商埠焕发青春


来源:槐荫区委宣传部供稿

百年商埠风情区 一条铁路改变一座城市。100年前胶济铁路开通,济南自开商埠,为槐荫留下了1.31平方公里的老商埠区。宏济堂、山东丰大银行旧址、阜成信棉花行东记西记旧址、经四路基督教堂、国民政府山东交

百年商埠风情区

一条铁路改变一座城市。100年前胶济铁路开通,济南自开商埠,为槐荫留下了1.31平方公里的老商埠区。宏济堂、山东丰大银行旧址、阜成信棉花行东记西记旧址、经四路基督教堂、国民政府山东交涉公署、济南饭店、纬七路9号院、经二路373号院、大生里片区等老建筑散落其中。其浓厚的异国情调和民国风情完全可以和上海、天津的老商埠区相媲美。

虽然老商埠区的繁华不再,但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建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再仔细审视这片既古朴又富有异国情调的片区,却发现其中蕴藏着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的丰富资源。那么,历经百年风雨的商埠区,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能否重获新生、再现辉煌呢?

“保护性开发!将老建筑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努力形成一个符合早期济南商埠风貌的街区或片区。”这些在许多城市被一拆了之的老建筑,在槐荫人眼里却是手中明珠。参与改造设计的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奎认为,济南是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城,而商埠区则是这座老城与现代文明结合产生出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在改造过程中,槐荫区对仍能使用的老建筑进行修缮,并对其外观进行合理改造。然后对某些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把老建筑之间的新建筑进行整体拆建, 使新建的建筑风格与老建筑一致,并连之成片,形成一个特色商埠风貌区。而外观的修建、改造,目的在于突出济南的历史文化,并把相关的文化项目引入其中,使这个片区不再是简单的商业经营区,而是深层次的文化产业开发,使槐荫区从中获得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但与北京上海不同的是,曾经靠艺术家们基于爱好在城市边缘自发聚合生长的“圈子”文化,开始进入政府的规划视野,成为槐荫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2013年,槐荫区政府委托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编制完成《槐荫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规划明确将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作为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的“两大先导产业”,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规划支撑。另一方面,强化政策保障。营造一个适宜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非常重要,对此,槐荫区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新高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关专题: 槐荫文化产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延亭]

标签:文化 商埠 产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