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还没找到办法解决农民“上楼致贫”难题
2015年03月16日 09:41
来源:中国经营报
厉以宁:还没找到办法解决农民“上楼致贫”难题 在一部分县城以及农村,由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城镇化率,一味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大量土地变成非农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但却没有支撑农民“上楼进城”的产业跟进,
厉以宁:还没找到办法解决农民“上楼致贫”难题
在一部分县城以及农村,由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城镇化率,一味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大量土地变成非农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但却没有支撑农民“上楼进城”的产业跟进,农村出现了大量“上楼致贫”的现象。
对此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如何解决农民‘上楼’之后生活来源方面面临的问题?这个情况我最近一直在调研中,发现很值得研究,但还是一个难题,还没有更好的办法。”
“没有产业的城镇化就是一座空城”,全国政协委员、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年两会期间,多名与会代表、委员谈及新型城镇化,强调产业对于城镇化的支撑是其普遍的共识。他们认为,要谨防新型城镇化变成城镇空心化。
谨防新型城镇化变成城镇空心化
罗康瑞指出,从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特大型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看,人口过度向特大型城市集中将带来交通堵塞、资源消耗、排污困难等“大城市病”。
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城镇化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城市、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就要适度地限制城市规模的发展,避免其过度扩张而带来的“大城市病”。小城镇、农村则要产业先行,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差异化的特色产业,以吸引农村人口的自然流入。
“目前一些地方在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上,更偏重于城市空间扩张和土地开发,因为这样推行起来相对更容易,见效更快,但副作用也比较大,很容易造成‘烂尾工程’。”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严金明曾向媒体表示,新城建设过热,根子在于各地对中央的城镇化政策理解有偏差。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但城镇化绝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简单堆砌,它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2013年调查了12个省区的156个地级市和161个县级市。调查发现,90%以上的地级市正在规划建设新城、新区。此外,12个省会城市一共规划建设55个新城、新区,其中一个省会城市要新建13个城区。
这种“新城热”让一些城镇出现了“空心化”的问题,催生了大量的“鬼城”“空城”的出现,低质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恶性的招商引资竞争导致“圈地”行为频发。罗康瑞表示,要从以往的“土地城镇化”为主导的传统模式转向更多注重“人口城镇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韩真发建议,各级政府首先要采取得力措施,支持中小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将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统筹规划、统筹考虑、统筹安排,将大中城市需要调整的技术或劳动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和加工制造业有序向中小城市转移。
而对于远离大城市的中小城市来说,韩真发认为,应该坚持产城融合,培育产业支撑,提高中小城市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往,在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中,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没有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导致收获与付出相差甚远。”韩真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支持中小城市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当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
谨防农民“上楼致贫”
相比于大城市周边的城镇化发展,农村的城镇化之路尤为艰难。如何解决农民“上楼”之后生活来源方面面临的问题?厉以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情况我最近一直在调研中,发现很值得研究,但还是一个难题,还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过去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对城市关注过多,现在是要通过城市的发展,吸收农业转移人口,来搞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通过村镇城镇化来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但现在全国大概有2.7亿进城务工人员,只有37%的人留在本地就业。”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大村、强村可以就地搞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村镇村企加强互动,将产业与城市发展融合起来。走一条农民做主体,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结合仙桃的城镇化之路提出:“把城镇当资源来开发,当产业来经营,构建起‘以市带镇’的投融资模式,引进民间资本。放开建设领域,降低进入门槛,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助推城镇化发展。盘活农村土地。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顺畅流转、合理开发、集约利用的良性机制,加快农村土地资源市场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关农村土地改革的进程正在加快。国土资源部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一系列的改革正在推开,主要是征地制度的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宅基地的改革,这些都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要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利益分配的合理机制,能合理地提高农民的收益,维护他们的权益。”
3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33个试点县(市、区),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这预示着农村土地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然而,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除了土地,还涉及户籍、财政体制、社会服务以及各种城乡要素的衔接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因此,今年两会期间,多名与会代表、委员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制度。
致公党中央在今年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国家标准、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国家规划督察,推进“多规融合”,实现空间规划管理“一张图”。
相关专题: 2015全国两会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