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首获牌照资金互助社6年共发放285笔贷款


来源:鲁网

沂水县姚店子镇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我省首个由银监会颁发金融牌照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  刘加庆的说法,也得到了沂水县银监办主任李少华的印证,“聚福源的经验,就是‘两头堵死’,只服务社员,实现资金内循环。

原标题:山东首获牌照资金互助社6年发放285笔贷款无一笔坏账

沂水县姚店子镇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我省首个由银监会颁发金融牌照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互助社自2008年挂牌以来,已经累计发放285笔贷款,从未发生一笔坏账,不少外地互助社都曾特地赶来取经。

“一旦光想赚钱,一定出问题”

两头堵死,实现资金内循环

还有一个月,社员张志彬的4万元贷款就到期了。他告诉记者,下个月卖姜就能还上钱。自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以来,每年春天他都会贷一些款,“种姜投入大,一亩地得七八千块钱,手头紧。”

据了解,在当地如果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又要抵押物又得拍照,慢的话得半个多月。通过互助社贷款,只要求信誉担保,上午提出申请,最快下午就能拿到款。最高13‰的月贷款利率也与农村信用社基本持平。

“这样的利率兼顾了贷款社员的利益和互助社的运行。”互助社发起人之一刘加庆说,合作社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利息。这部分收入可以解决工作人员的工资、水电费等费用。到了年底,则在入股社员中进行盈余分红。

截至目前,互助社已累计向社员发放285笔贷款,总额2231.5万元,累计收回贷款266笔,未发生一笔坏账。谈及一些地方出现的资金互助社“跑路”现象,刘加庆认为:“关键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始终没偏离资金互助这个大方向。一旦光想赚钱了,就一定出问题。”这样的经验,让一些到姚店子取经的合作社颇为失望,“来的时候非常高兴,一介绍这一经验,就没劲头了。他们还是总想赚钱。”

刘加庆的说法,也得到了沂水县银监办主任李少华的印证,“聚福源的经验,就是‘两头堵死’,只服务社员,实现资金内循环。”

“吊儿郎当的不能入”

知根知底是最好的风险防控

聚福源成立之初,初始股金53.7万元,并一直坚守服务社员、资金内循环这一底线。为了防止理事长一家独大,社员们约定个人单笔入股金额不能超过总股本的10%。同时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并规定每笔贷款须经“两会”成员一致表决通过才能放款。每到月初,县银监办工作人员都会到互助社现场核查账目,并通过银监会的会计报账系统实行网络监控。

为了防范“坏账”风险,聚福源首先规定了严苛而不失实用的“五不入”入社门槛:“不孝顺的不能入,与生姜无关的不能入,不是本乡本土的不能入,吊儿郎当的不能入,不三不四的不能入。”聚福源168户社员全部来自姚店子镇周边几个村,“都是熟人,知根知底,谁家有几头猪,谁种的姜有多少亩,都一清二楚。”

知根知底,在农村也是最好的防控风险的手段。据此,聚福源互助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全体成员组成信用评估小组,每年对社员进行信用评估,设定了10万元的最高贷款额度。另外,根据生姜的生长周期,还规定贷款最长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

“如果借款不用于发展生产,我们一概不借。”刘加庆说。据了解,6年来聚福源已否决了10多笔不合理的贷款请求。

近八成处于监管空白状态

由谁来管尚无明确规定

在刘加庆看来,当下最大的困扰在于资金不足。

他算了笔账,互助社入股总金额是102.99万元,加上从银行拆借来的,总资产为177.97万元,而社员贷款高峰时能达到1000多万元。过去6年里,出于风险考虑,当地银监办只批准过该社两次扩股,股金总额由53.7万元扩展到102.99万元。

不过,对李少华来说,当务之急仍是做好监管工作。“这是农村资金互助社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但由谁来管,目前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据今年4月临沂市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市开展信用合作的农村合作社有299家,其中银监局发放牌照的1家,实际开展内部资金互助的234家,供销社系统内的24家,以融资贷款为主的40家。

临沂市农委经管办主任贺淑彬说,除了银监会、供销系统内的以及正在清理整顿的40家融资贷款合作社外,剩下的234家合作社还处在监管空白。而对于供销社和银监系统而言,也都面临监管力量不足的难题。

“沂水县银监办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却要监督10多家银行,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李少华坦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互助 贷款 社员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