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简历24个错别字 如何看待错别字横行?
2014年10月20日 15: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有媒体报道,重庆一名求职的大学生因在手写的400字个人简历中出现了24个错别字,而遭到面试公司的拒绝。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书写准确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理应在消灭错别字方面作出表率。
原标题:400字简历现24个错别字 如何看待当下错别字横行?
日前有媒体报道,重庆一名求职的大学生因在手写的400字个人简历中出现了24个错别字,而遭到面试公司的拒绝。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围观和热议。有人认为错别字威胁到汉字传承,有人则认为无关大局。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手机、电脑空前普及,借助某种输入法写字的人越来越多,一笔一划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究竟该如何看待、应对当下无处不在的错别字?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学生。
不能简单归咎于电脑
一个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人,大约应该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那么,为什么一个大学生在短短400字的简历中竟出现24个错别字呢?分析起来,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互联网时代读得多,写得少,日常手写汉字的机会更少;二是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没有打牢;三是对错别字现象不以为然,不重视。
听说读写,是一个人掌握和使用一种语言的4种基本技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认为,这4种技能需要全面、均衡地发展。其中“听、说”基本上只和语言本身相关,而“读、写”则离不开记录语言的文字。错别字主要关乎文字的舛误。错别字现象的增多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电脑,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学会了高难度体操动作的优秀运动员,绝对不会因此减弱其正常行走或跑步的能力。互联网的应用和电脑的普及使得认读和书写更多字词有了更为海量的资源。“人”和“技术”的关系,有点像“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发挥人的主动性,可以使新技术成为人“多出来”的一种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取代人原有的技能,这对于人类的大脑来说,能够做到,而且应该做到。
打好中小学语文基础
语文是贯穿中小学教育阶段始终的一门主课,由于有教学大纲和升学考试的要求,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很重视学生的汉字书写训练的。
据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教授陶寰了解,目前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目标是,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面和理解能力,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词语的写法。陶寰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中小学时期能够有较广的阅读面和词汇量,而且能够掌握词语的规范写法和准确的意义表达,那么,对于减少成年以后词语贫乏、错别字现象和提笔忘字现象应该是大有帮助的。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语文老师田锋对此给予了证实。他说,我们学校的作业、考试都要求学生手写完成,同时还会引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懂得了字意,写错的概率就低了。所以,一般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错别字就相对少。
哈尔滨市113中语文教师仲老师则对电脑对语文教学的冲击忧心忡忡。她介绍说,班上有个学生交作文时总是交“打印版”的,被老师多次退回后,不得不改成“手写版”。他告诉老师,这也是他先用电脑写完后,再抄写到作文本上的。仲老师说:“这样抄一遍也好,也是对汉字书写加深记忆的过程,否则的话,现在的孩子们真是不会写字了。至于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更是不敢奢求了,只要能把字写得让别人能够认识就不错了。有些孩子的课堂笔记过后自己都不认识。”
大学生做消灭错别字的表率
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其掌握母语的水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书写准确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理应在消灭错别字方面作出表率。
但现实是,在目前的大学课程设置里,大学语文处于边缘位置,一些大学甚至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与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相比,大学语文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大学英语教育还有相应配套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的考察标准,那么大学语文则处于“放养”的状态。复旦大学每年一度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汉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结构、多音字的读音、成语解释等,每个学院和系都有代表参加,就曾经出现过留学生代表队夺得全校第一名的尴尬结果。
当然,也有一些人在尽己所能地守护着汉字。中国传媒大学学生陈惠玲认为,科技改变生活,但不能让科技操纵生活;电脑带来便利,但不能使我们丢弃自己的文化。她现在仍坚持手写读书笔记、日记,偶尔还会给亲朋写个明信片,或与昔日同学书信往来。她说,我可能有些强迫症,看到错别字非常不舒服,所以在自己写文章的过程中非常注意。
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大三学生杨红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从小学到高中,通过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的磨练,很少出现错别字问题,整体书写正确率也比较高。但升入大学以来,纸质打印版或电子版提交作业的方式,使得我很少有机会手写汉字,导致现在经常提笔忘字。今后我要多多地练习汉字书写,同时做个有心人,抵制错别字。
语言文字是工具,错别字不论出现在听说读写的哪个环节,其影响都是负面的,大则给工作带来损失,小则产生误解或尴尬。一次,著名考古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先生出席一个活动,邻座一人看到桌上摆放的名签,主动招呼道:“夏鼎同志……”满座宾客愕然。夏鼐很有些无奈,事后写了首打油诗:“夏鼎同志你可好? 夏鼐听了吓一跳。偷我头上一个乃,还来同我打交道。”相声《白字先生》中也对此有辛辣讽刺,如,将“曹禺”读成“曹藕”、将“蹉跎岁月”读成“差它岁月”、将“《骆驼祥子》”读成“《骆驼样子》”……笑过之后才发现,现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错别字真不少。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只有社会各界形成共识,重视正确使用汉语的问题;只有每个母语为汉语的人,都能从自身做起,提高文字素养,以消灭错别字为己任,错别字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