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红丽:用过硬节目质量赢得戏迷心


来源:新华文化

这部戏是我的第三部代表作,第一部《风雨行宫》是一度梅花奖,第二部《铡刀下的红梅》是二度梅花奖,这部戏想要打磨成我的三度梅花奖作品,这是个目标。 王红丽:根据我们自身的条件,量身打造自己的戏,小皇后豫剧团成立了21年,原创剧目26台,都是根据市场和自身的优势打造的。

原标题:王红丽:用过硬的节目质量赢得戏迷的心

她,年纪轻轻就成为国家二级演员,因为种种原因无奈地告别了自己热爱的豫剧舞台,走上了下海经商之路,又在许多爱护她关心她的人们的期待中重新返回豫剧舞台,创造了辉煌的演艺成绩。她不仅二获梅花奖,并且由她主建的“小皇后豫剧团”享誉全国。她就是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红丽。

5月29日,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全新编创的历史剧《大明皇后》,在解放军歌剧院精彩亮相。中国戏剧“二度梅”得主王红丽与江团结、王兴刚、李斌等豫剧名家带来一场豫韵纯正、华美大气、震撼人心的戏曲饕餮盛宴。演出结束后,新华文化记者在后台对这部剧的主演王红丽进行了专访。

王红丽

新华文化:首先,请王老师谈谈出演《大明皇后》的感受。

王红丽:这部《大明皇后》的酝酿从2013年开始选题,剧作者是梁波老师,这个故事主题很好,尽管是明朝皇后马秀英的故事,不过在当今也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讲实话,讲真话。首先,主题鼓励人们实事求是;其次,我们塑造马皇后是为了把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贤惠、温柔、大气、聪慧同时也有泼辣,集中女性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这部戏是我的第三部代表作,第一部《风雨行宫》是一度梅花奖,第二部《铡刀下的红梅》是二度梅花奖,这部戏想要打磨成我的三度梅花奖作品,这是个目标。

这部戏里的马皇后旨在表现她的平民化和生活化,为了表现中国女性的美,在戏剧的刚开始马皇后与宫女一起包汤圆就是为了表现她的平民化与生活化的美。我以前更多的是塑造小花旦,这个角色是大青衣,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里面也有青旦与花旦、刀马旦与花旦的结合表演,这个角色让我演起来感觉很过瘾。

我们也把这部戏主题定位为温情戏,希望给观众带来暖暖的感觉,符合当下提倡和谐社会的要求。

新华文化:作为全国重点地方戏重点院团(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的重头戏,小皇后豫剧团的豫剧《大明皇后》是唯一一家民营院团参加展演剧目,能够进入国家级的展演阵容,这是第一次吗?

王红丽:不是。从建国60周年的时候,《铡刀下的红梅》获得了进京展演,在这之前还参加过亚洲艺术节,所以这不是小皇后豫剧团第一次入选国家级演出。不过在这39台全国重点扶持剧目、重点扶持院团这个荣誉对于小皇后豫剧团是第一次。这次得到了文化部的重视,拨了专款作为创作经费。因为作为民营院团来说,我们一年四百多场演出,作为团里的日常开销费用已经很紧张,让我们拿出更多的钱做更大的投入,去拍大规模的戏剧,确实有些困难。有了文化部的专款心中有了底气。

 

新华文化:河南省政府的相关部门对小皇后豫剧团的发展有哪些支持呢?

王红丽:我们获得了“精品工程”等全国性大奖后,河南省都是兑现的。我们河南省宣传部、省文化厅对我们都十分重视,多次把我们推到更高的平台,例如把我们推荐到“精品工程”比赛,推荐我们参加“五个一”工程的比赛,这些都是支持。我的戏曲《铡刀下的红梅》和舞台剧《铡刀下的红梅》分别2003年和2012年分别得过五个一工程的戏曲奖和电影奖,这种荣誉都是很难得的,我们也是十大精品工程,并且我们还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是河南把我们推到了更高的平台。中宣部和文化部的领导对我们也非常重视,所以我们才有今天。

小皇后豫剧团成立21年,我们一直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平时除了四百场为老百姓演出之外,我们就踏踏实实的在艺术领域默默耕耘,从小草成长为小树。我希望再经过十年二十年,我和学生们都可以成长为一棵大树。我热爱河南豫剧,也热爱这个舞台,作为演员也好,剧团也好,必须要出人才出好戏,我们再苦再难都咬牙过来。我们二十多年一路走来,经历过的酸甜苦辣,有车祸,也有食物中毒等等,我们凭着对戏曲的热爱咬牙坚持下来了。我们也非常幸运,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改革开放大家观念发生变化,比起1993年剧团刚成立时,无论是市场,还是领导的关心、观众的认可都要好很多,所以不管再苦再难我现在都感到很满足。

新华文化:王老师,您今天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一定与您从小学习戏曲有一定关系。我们知道您出生于梨园世家,家庭环境对您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呢?

王红丽:我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我父亲是位知名的艺术设计,他非常有才华,不仅设计做的好,也写剧本,《铡刀下的红梅》就是他的代表作,我妈妈是常香玉的入室弟子。我爸爸妈妈都是河南省艺术学校第一届和第二届的高材生,我从小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成长。

我从小喜欢唱戏,两三岁就可以唱,那时候唱京剧,三岁之前我没有跟着爸爸妈妈,是跟着姥姥在开封长大的。听姥姥说,小时候只要听到广播里开始播放戏剧,不管当时我在做什么,就算是跟小伙伴们玩的正开心,我也会赶紧回家听戏。搬着小板凳跟着广播学着唱。当时其实不会唱豫剧,会唱很多京剧,什么小铁梅啊小常宝啊,当时是样板戏的时代。

三岁的时候我见到妈妈在舞台上演出豫剧后,在后台我告诉妈妈我会唱戏,她还十分惊讶,不敢相信,我说我跟着小喇叭学的。就当着妈妈和许多叔叔阿姨的面唱了起来,一点不紧张,这样我妈妈就看我是唱戏的好材料。不过当时我爸爸不同意,因为我爸爸是搞音乐的,他希望我学习二胡,为此我还里弦外弦的拉了两个月的二胡。不过我妈妈说我不唱戏太可惜了,后来又在妈妈的支持下学习了唱戏。

我从小就是个孩子王,脸部表情特别多,当时有个导演他观察我很久,对我妈妈说:“咱们大院里其他孩子不唱戏没事,但红丽这孩子必须要唱戏,否则太可惜了,这孩子眼睛会说话,表情太多”。所以我妈妈就开始对我有意识的培养。我学戏一学就会,所以被妈妈当作示范生经常为其他学生演示。这样,让我特别自豪,坚定了我学戏的信心。

如今,我有今天的成绩,让爸爸妈妈十分骄傲,我为他们争了口气。小时候学戏经历,成为最快乐的回忆。

 

新华文化:除了父母的影响之外,您还有什么恩师吗?

王红丽:我的另外一位恩师就是我的义父知名的导演余笑予,他是湖北武汉人,一生排过很多戏。他一生给我排了六个戏,没有我的这两个爸爸——一个亲生父亲,一个义父,就没有也没有我的今天,没有小皇后豫剧团的今天。现在两位老人虽然都已经作古,但是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想到他们就会有一种战胜任何困难的力量。

新华文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您经过了多么刻苦的努力才形成了小皇后豫剧团特有的艺术特色,能否谈谈都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王红丽:根据我们自身的条件,量身打造自己的戏,小皇后豫剧团成立了21年,原创剧目26台,都是根据市场和自身的优势打造的。我的义父余笑予曾经说过“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艺术是要这样的,每一部戏对我都是挑战。小皇后豫剧团的特色是以我们的真情实感打动观众,我们甚至用生命去演戏。我的艺术最大特色就是投入。

新华文化:您的戏剧当中加入了幽默,甚至是无厘头的元素,现下年轻人非常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表演戏曲,王老师是否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王红丽:是的。我发现现在喜欢豫剧的朋友们也挺多的,尤其是现在一些年轻人也都挺喜欢豫剧的,所以我都觉得怎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是要创新。我们经常在农村演出,我就把江南style的音乐融入进去,反响特别好。我们小皇后剧团将在传承、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一直探索。

新华文化:听说过去有一段时间您开了间烤鸭店?当时的心情怎样?

王红丽:当时在省剧二团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91年已评上了国家二级演员,是当时河南省最年轻的演员。不过在国有剧团有很多的无奈,很多想法无法实现,于是就离开了二团选择了下海经商,去了南京学习了烤鸭盐水鸭,之后回到郑州卖起了烤鸭盐水鸭,生意还不错。后来义父余笑予知道我在卖烤鸭就打电话过来批评我:“你是演员,你是属于舞台的,你不可以卖烤鸭。你是唱戏的料,你要回到舞台上”。当然,最终回归舞台的外因也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戏迷朋友的期待。

现在想想,这段经历是我的宝贵财富,让我更加接触了社会,了解了市场需求,懂得了经营,让我得到了锻炼。

 

新华文化:从建团到现在,都经历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王红丽:小皇后豫剧团从建立之初就定位于省级民营院团,首先面临人才的问题,我们是全员聘任制,我们到山东招聘了一些演员,还有开封和商丘等地方去招聘演员,十分的奔波,好不容易人的问题解决后,还要面临场地的问题,我们当时租了一个破败的幼儿园作为员工宿舍,教室让豫剧团里的孩子们练功,但是剧团是要排戏的,排戏没有场地,我们就只好到了新乡的新元影剧院,等到电影院结束正常的每日电影放映之后,直到夜里十二点之后我们才可以用这个场地开始排戏。天寒地冻的也没有取暖设备,余导和我在排戏期间都病了,打着吊针还坚持排戏,我们用了22天时间,排了两台大戏,《风雨行宫》和《美女涅槃记》,又恢复了三台古装戏,速度是很快的。

新华文化:是什么力量让您克服一切困难来排戏?

王红丽:我的梦想是夺梅花奖。当时在二团的时候就梦想拿梅花奖,但是没实现,后来又想夺取梅花奖。

新华文化:小皇后豫剧团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王红丽:就两条:出戏和出人。我们陆续推出了许多叫好又叫座的戏,例如《风雨行宫》、《铡刀下的红梅》,还有获得我们河南省戏曲大赛奖的《花喜鹊》等,我们推出了很多戏。被观众认可,观众的认可是真正的成功。不要畏惧困难,舞台就像是一匹野马,只有不停的去驾驭它,摔下去也要重新爬起来,不断的征服它,才能赢得成功。

另外,我们的团训就是“台上一棵菜,台下一家人”,“台上一棵菜”其实是戏班的一句老话,大家就像一棵圆白菜一样把心包起来,劲儿往一处使,有凝聚力;“台下一家人”就是小皇后豫剧团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平时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一年在外面演出大概要十个月的时间,大家相处一定要和谐,团结,像亲密无间的一家人一样。

小皇后豫剧团最大的成功经验就是团队精神,我们单打独斗不是专业演员的对手,但是当我们团结起来我们什么都不怕。平时管理也比较严,奖罚制度也分明,在舞台上出错、迟到、早退都是要罚款,当然在舞台上获得多的掌声了也有奖赏的,我们有的演员一个周期下来掌声奖赏都有几千块钱,做的好,我就鼓励他们。

 

新华文化:小皇后豫剧团为什么要把重点表演服务对象定位于农村基层群众?

王红丽:当时建团的时候就提出来“我们的艺术水准要高质量,我们的服务层次要地着陆”,我们还要“两手抓”,一手抓吃饭,一手抓精品戏,现在看来我们选择的方向是很正确的,这得益于我的父亲,他有着超前的意识。戏曲的广大市场还是在基层在农村,例如河南农村的一些庙会,如果不请一台大戏,老百姓的节好像就过的不过瘾。现在农村也富裕了,也需要精神文化食粮,看一台大戏成为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现在戏剧市场还是以农村为主,城市市场还有待培养,因为城市的娱乐项目太多,相对来说观众群体比较少。

怎样把城市的戏曲市场经营好也是我的一个梦,小皇后豫剧团曾经在郑州办过我们自己的剧场,把黄河影剧院租下来签了几年合约,但是就做了一年,就走不下去了。不过戏曲走进城市仍然是我不变的一个梦想,将来我们有了自己的剧场之后,我还是要努力实现这个梦想的。

现在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我也打算把小皇后豫剧团做强做大做到产业化,产业化之后对我们的艺术生产和艺术创作是有很大帮助的。希望小皇后豫剧团在大家的帮助下,把小皇后豫剧团办成百年剧团,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新华文化:王老师,请您综述一下未来十年的计划?

王红丽:首先,我是梅花奖的二度梅花获奖者,想要冲刺“三度梅花奖”,希望成为三度梅获得者;另外,我更大的梦想还是想把小皇后豫剧团带好,把我的学生培养好,让他们的演艺事业和生活可以更好。我也计划在我的表演黄金时期,再拍几部好作品,然后把作品拍成戏曲电影可以传播的更远。

作为河南民营剧团中的佼佼者,小皇后豫剧团成立21年来,长年扎根农村演出,拥有《铡刀下的红梅》、《风雨行宫》、《五凤岭》等近30台新戏和传统戏,足迹遍布农村和基层工矿,2003年获得了中宣部和文化部联合嘉奖的“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称号。王红丽告诉记者,“小皇后豫剧团不会停步,将继续打造精品节目,用真正过硬的节目质量闯荡市场,赢得戏迷的心”。 (李静)

嘉宾简介:王红丽1967年11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个梨园家庭,豫剧演员,中国国家一级演员,曾两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目前担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和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等职,代表作有《司文郎》、《风雨行宫》、《美女涅槃记》、《铡刀下的红梅》等。王红丽取“豫剧大王陈素真及阎立品两大豫剧流派之长,唱腔明亮而甜润。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王红丽 过硬的节目质量 戏迷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