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华兴孙宪华:中国钢产能并非简单"过剩"


来源:中国企业报

原标题:一份企业家的节能“提案” 华兴 中国的钢铁产能是否真的过剩,如何化解过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即使真的过剩,也应该多用市场化的积极通道,取代简单的禁与堵。”孙宪华向记者表示,提升国内钢

原标题:一份企业家的节能“提案”

华兴

中国的钢铁产能是否真的过剩,如何化解过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即使真的过剩,也应该多用市场化的积极通道,取代简单的禁与堵。”孙宪华向记者表示,提升国内钢结构绿色建筑的比重,是一个以上下游联动升级,来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不过,作为领国内钢结构研发及生产之先的一名企业家,孙宪华也承认:新型城镇化—建筑业快速成长—钢结构用钢材品种优化—吸收钢铁过剩产能—减轻环境压力,这个产业链环环相扣,看上去很美,但实际操作困难不少,问题的症结在于没多少人关注钢结构的使用,对建筑节能到底有多大的意义,“我要是参加两会,我要为此作专门提案”。

落后30多个百分点

在钢结构绿色建筑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记者从不久前的一个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钢结构用钢量已占到钢产量的30%以上,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40%以上,而在中国,目前年产钢虽然已突破7亿吨,其中建筑用钢超过50%,但钢结构用钢不到6%,且钢结构建筑面积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不到5%。

40%与6%的巨大落差,是目前国内建筑业在钢结构使用上的真实反映。钢结构使用不足,也就意味着在我们周边每天大干快上的民用建筑,“主体”还是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

相关专家说,目前国内95%以上的建筑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这是造成建筑能耗大的主要原因。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材料回收利用率低,这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结构拆除后,主要的都是建筑垃圾,处理起来需要花大量的费用。

“相比之下,钢结构建筑都堪称节能先锋。”孙宪华介绍,当下,房地产行业处在持续高速发展之中,建筑用钢需求量很大。钢结构建筑的发展,不仅会对钢铁产能过剩起到缓解作用,还会在全生命周期内,以循环使用的方式,将“废”钢资源储备起来,达到“藏钢于建筑”、“藏钢于民”的战略目的。其次,针对工程所需,钢结构产品可工业化预制、定制,不仅施工周期有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有保证,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土方作业带来的大量雾霾烟尘。还有,做成的钢结构建筑,保温和抗震性能优良,假如遭遇地震,各种损失一定比砖混结构的房子小得多,灾后重建的费用也低得多。

基于对钢结构的产业预期和节能功效,华兴近10年来连续加大钢结构的科技投入,尤其是波腹板钢构件,作为国家现阶段的新型建材,除了美观、重量轻、跨度大外,还集“绿色、节能、创新”为一体,仅其用钢量,就比传统H型钢节约30%—60%。

标准化配套不足

从现状来看,理论上的美还远远没有转化成实践上的美。对此,孙宪华呼吁有关部门应该为此梳理症结、把脉开方。

“钢结构是绿色产业,与政府的公共目标有呼应关系,所以政府在政策上应该适时跟进,比如在产业互动合作的公共平台建立上有所支撑,促进产业的成熟。”在孙宪华看来,钢结构产业发展的动力不是很足、速度不是很快,重要的一个瓶颈是产业链的匹配缺乏国家标准。

据介绍,钢结构建筑,涉及梁柱、墙体、楼板和门窗等各种结构及部件的配套,如果长期难以做到标准化、衔接化、装配化,钢结构建筑“又快、又省、又美观、又舒适”的特点就难以充分体现。

除此以外,品质和成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制约。钢结构建筑客观上成本比较高,人们对其品质的期望值就相应较高。如果每平方米多花200元钱,在建筑品质上不能体现出压倒性优势,或在居住体验上没有奇特的感觉,开发商和消费者都会表现得不够热情,毕竟节能是集体行为,而花钱则是掏自己的口袋。出现了这个现象,也就是说,在配套标准的制定与市场价值的取向上,如何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应成为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假如政府缺位,相关的节能话题可能一直有名无实。

利用钢结构实现节能与环保,虽然产业层面与国家层面有脱节嫌疑,但华兴作为一家企业,在某些方面却走在了前头。该公司自2009年开始,就致力于波腹板项目的研发,经过三年摸索,2012年3月1日,成功创新研制了中国的第一台波腹板H型钢自动焊接生产线,华兴波腹板钢结构设计方法及生产设备研发科技成果,被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华兴参编的行业标准《波浪腹板钢结构应用技术规程》颁布实施,波腹板设计软件在国内各设计院中推广使用。

建议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波腹板钢构件目前已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但我们还是期待有更多的政策激活目前的市场。”孙宪华曾经在多个场合建议过,建议国家将钢结构产业列入战略性绿色产业,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钢结构产业发展规划;由政府主导、钢铁主管部门与建筑主管部门联合制定推广钢结构建筑用钢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特别要在建筑工业化的钢结构住宅工程、海洋工程、钢结构桥梁及非标成套装备制造(包括新能源风电、核电、智能电网、三网合一)等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据了解,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钢结构产量有望达到5000万吨—6500万吨;钢结构房屋建筑占全国房屋建筑总量约15%—20%左右。对于这一市场需求,华兴也和其他同行一样,希望政府推出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扩大市场份额,在社会影响力以及客户接受度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之后,再转入居住类的建筑上。在民用建筑上,公司的业务重心是发展装配式钢结构,最终的目标是将自己定位于一个系统集成商,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客户提供一个高性价比的建筑产品,开发商在系统集成商的产业对接中,就像造汽车一样地造房子,这样的产业分工一旦形成,节能工作也就水到渠成。 (江金骐)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琦]

标签:孙宪华 华兴 过剩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