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舌尖2》带火山东椿树沟村 游客纷至沓来尝煎饼


来源:舜网

原标题:《舌尖2》带火山东椿树沟村 游客纷至沓来尝煎饼一部《舌尖上的中国2》勾起了人们对山东煎饼的不断遐想,几乎是一夜之间,沂蒙山煎饼、椿树沟村家喻户晓。不过,突如其来的名声让这个只有16户人家的沂蒙

原标题:《舌尖2》带火山东椿树沟村 游客纷至沓来尝煎饼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2》勾起了人们对山东煎饼的不断遐想,几乎是一夜之间,沂蒙山煎饼、椿树沟村家喻户晓。不过,突如其来的名声让这个只有16户人家的沂蒙山小村有点“措手不及”。《舌尖2》带火山东椿树沟村游客纷至沓来尝煎饼椿树沟村和老两口火啦为了一睹这个小山村的风采,在《舌尖2》播出的第二天,不少游客一路打听找到这个沂蒙山深处的村庄。  

19日下午,来自北京、日照、青岛和临沂本地的游客就到了椿树沟,第一波是临沂市民孙士勇等人。在他看来,民风淳朴的椿树沟村像是一个“被遗忘”的小村,而这也正是让人向往的地方。 

这个因过去漫山遍野的椿树而得名的小村,位于蒙阴县与费县山区交接处的大山最深处,全村16户村民依山散居。如今,这里几乎看不到椿树,取而代之的是板栗、桃树等经济林木,这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舌尖2》中的刘宗安、姚芳英老人更是“一夜成名”。“有啥出名不出名的,就是很多亲戚朋友来电话,有些外省很久不联系的亲戚,说俺们一家上电视了。”从18日晚开始,老人的电话突然多了起来。  

由于家中收不到央视一套,两位老人之前并不知道自己上了电视,直到看到本报记者手机中的视频,老人才第一次看到电视中的自己。有游客提出合影要求,两位老人也非常配合。  

上电视的鏊子已经拆除

刘宗安、姚芳英热情地接待了孙士勇等游客。山泉水泡茶、煎饼、大葱、咸菜……这些在当地人看来最普通的食物,让孙士勇们有点“受宠若惊”。  

和孙士勇一样,多数游客除了一睹椿树沟村的美景,更希望尝一尝“舌尖”上的手工煎饼。但遗憾的是,节目中的煎饼鏊子已经拆除,老人和多数村民平时吃的煎饼多是买来的。  

实际上,现在并非当地烙煎饼的时节。和多数临沂乡村一样,每年入冬时,椿树沟的家家户户支起鏊子,用石磨把地瓜、玉米等五谷杂粮磨成粉,一连几天烙煎饼。  

椿树沟村民刘英启说,以前烙得最多时,要烙两三百斤,摞起来有三四米高,现在虽然也在冬天烙煎饼,但不会像以前那么多,“现在生活好了,都是买面煎饼吃,杂粮煎饼倒成了副食。”  

《舌尖2》让小村开发提上日程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椿树沟村和手工煎饼确实火了。这也让当地村民意识到,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即将迎来不一样的时代。但突如其来的名声、纷至沓来的游客,也让椿树沟人有点措手不及。  

从垛庄镇驻地到椿树沟,车子要沿盘山小路穿过好几个自然村,山腰处还有一段2公里土路。“第一次来,还真不好找。”就连当地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坦言,到椿树沟的路有点难走。  

原本,风景秀美的椿树沟村曾有机会得到开发,后来因各种因素搁浅。如今,椿树沟村出名了,尽管交通不便,但小村再也不能继续藏在大山深处。最近两天,到达这里游客未能尝到《舌尖2》中的煎饼,这也让当地干部感到遗憾。  

“这两天打电话来采访、来玩的一波又一波,如果大家来了看不到节目中的鏊子,尝不到手工煎饼确实太遗憾了,赶紧把鏊子支起来……”下山路上,垛庄镇党委工作人员匡秀福不断给当地村干部打电话,为即将迎来的游客高峰做好准备。  

“我们得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小村的开发也要提上日程,明天就和领导汇报。”就在匡秀福说出这些话时,一辆来自青岛的车沿着蜿蜒的小路驶向椿树沟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椿树沟 游客 舌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