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临沂七旬老人捐献遗体:死了以后也为国家做点贡献


来源:琅琊新闻网

2006年,临沂卫校高级讲师季秀娟去世,她的遗体捐献给她的母校山东大学医学院,用于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这是临沂第一位遗体捐献者。拿着山东省红十字会颁发给妻子刘济田的《遗体捐献者荣誉证书》,徐学成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怀念中 

清明前写诗怀念亡妻

他是临沂第6例遗体捐献者刘济田的丈夫

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有个地方祭奠她  

“你说每人早晚都有这一天,哭天喊地也是枉然,还不如学电视上把遗体捐献,既是更好的纪念,也为社会做点贡献,让医生们把手艺好好练练,使更多绝望的病人,早日盼到希望的那一天……”这是临沂第6例遗体捐献者刘济田的丈夫徐学成在清明节前夕专门为妻子写的一首诗,名为《让我抱抱你,我的最美新娘》,表达了对妻子无限的怀念。

徐学成告诉记者,妻子刘济田是去年清明节的第二天去世的,如今又到了清明节。在这一年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妻子,怀念和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徐学成说,妻子在生命最后的日子有两个愿望,一个是穿婚纱,一个是捐献遗体。“1989年结婚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妻子当时没有穿婚纱,我一直想为她圆这个愿望。”徐学成说,2003年一婚纱影社在村里搞活动,当时认为交200元就可以拍照就交了钱,但事实上还需要再交几百元钱。因为舍不得花钱,妻子把拿到手的婚纱退了回去。在临终前,妻子最后一次表达了想穿婚纱的愿望。这一次,徐学成帮妻子实现了。在弥留之际,他帮妻子穿上了婚纱。

徐学成说,妻子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在住院时她曾说:“人都死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最后烧成灰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捐给医学研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刘济田最终做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两个愿望,徐学成都帮妻子实现了。在去世后的当天下午,他将穿上婚纱的妻子送上了来自山大医学院的车……

在妻子走后的一年里,徐学成不仅要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面对家人和村民的不理解和非议。虽然当时捐献遗体征得了岳父母家的同意,但事后他们对女儿的行为感到不理解,对女婿也产生了误会。“村民认为我为了钱把妻子卖了,在背后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一年来,徐学成在临沂打些短工,很少回家,一般选择晚上回家看看。

这一年也有令人高兴的事,徐学成有了一个可爱的孙女。刘济田去世时,儿媳妇已经怀孕6个多月了。“当时刘济田就盼望着能够等到孙女出世,为此她给孙女起个名字叫念念,但遗憾的是她没有等到念念出生的那一天。”

今年又快到清明节了,徐学成心里有个想法变得越来越强烈。“如果在临沂能有个用于纪念遗体捐献者的纪念林或纪念碑该有多好,这样我们捐献者的家人也能够有个缅怀亲人的地方,也能来到她的身旁说说心里话。”徐学成说,只需要有个不大的地方,能竖一块碑,上面有包括临沂8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就好,不知道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

2013年4月5日,身患急性白血病的兰山区枣沟头镇居民刘济田不幸在家中去世。按照其生前遗愿,刘济田的遗体由山东大学医学院遗体接受中心接收。

遗体捐献者需要一个“家”临沂还没有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林)

徐学成有个愿望,那就是临沂能有个纪念遗体捐献者的地方,是一个纪念林或者纪念碑。这样对于遗体捐献者来说,他们也算是有了一个“家”。记者了解到,临沂有关部门已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还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与徐学成一样,清明的到来,也引出了遗体捐献者亲属的隐痛:逢年过节不知道该去哪里祭奠亲人。“一般的人去世后有块墓地,每当清明、春节悼念时有个地方,来到逝者的墓旁就好像来到他的身边。”市民孙婷说,“一块碑也好,一棵树也好,即使是一个名字也好,对于遗体捐献者的家人来说,其实最需要的是一个精神寄托,我十分能理解遗体捐献者家属的心情。”

市民陈金林说,“建设一个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林,就是弘扬博爱、无私、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不但给捐献者家属提供一个情感寄托之地,更能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

记者朱建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遗体 临沂 老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