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乡邻都记得朱彦夫的好:把他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来源:山东商报

原标题:把他的故事 讲给孩子听 1982年,一场大病后,朱彦夫自感体力不支,辞去了村支书的职务,他曾经在此奋斗了25年。 年事已高,他被子女接到县城,安排人轮番照顾,但老人却时刻牵挂着村子的发展。

看到没戴假肢的他,生产队长哭了

村民刘德发,当时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他能说起很多关于朱彦夫的故事,而说到动情处,还会激动的落泪。

刘德发说,朱彦夫刚回村子时,村里人都害怕他,“一场战争,就没有手,没有脚了。他自己心情也不好,不常出门,大家也都同情他。”可是,他和村里人都没有想到,朱彦夫后来居然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读书认字,“我们想不到,他很坚强,大家就很佩服他了。他在村里很积极,办图书室,办夜校,我们也愿意去找他。”

在刘德发眼里,朱彦夫严谨却不乏幽默,“他很有才,能唱戏,还能说快板,他会把一些党的政策,编成小品和顺口溜,然后教给我们。晚上,他还招呼我们去他家里打牌,他的记忆力很好,经常能赢。”

有一次,刘德发在朱彦夫家却哭了,“一早,为了写一份证明,我去他家,那是第一次见他不戴假肢的样子,残疾的双腿搭在床沿上,腿上都是血印子,那段时间,村里正在修建大寨田,我当时就哭了,他不容易啊!”

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年轻人也已经是六七十岁的年纪,他们记不清梯田是什么时间修的,记不清朱彦夫哪一年离开的村子,但朱彦夫拄着双拐的背影,一直印在他们的记忆中。村支书刘文和说:“他对村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的孩子17岁,我把他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每天念叨家乡无数遍

去年春天,刘文和与张茂兴一起来到沂源县城,作为村委的传统,每年都要来探望朱彦夫,并向老书记汇报村子的发展近况。

他们或许不知道,朱彦夫一天要念叨张家泉村数遍。他留心关注农科新闻,想想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怕自己会忘记,他会准备一张纸条,把要告诉村里人的话都记在上面。他要问问几个老伙计的身体情况,他要问问村里的路修的怎么样了,他还要问问一年的收成怎么样……

刘文和说,朱彦夫看到张茂兴,本来躺在床上,却直挺挺的坐了起来,两个人紧紧的抱在了一起,默默的流了眼泪。他想家了。“每次去看老书记,他的孩子都叮嘱我们,一定不要说是开车去的,不然老支书一定要嚷着一起回老家。他的身体弱,孩子们担心他受不住”,刘文和说,他虽然不在村里,但对村里的情况却非常清楚,“对于一些村民的情况,他知道的比我还详细。听到收成好,他心里比谁都高兴,听到哪位老人去世了,他也会不住的叹气。”

朱彦夫给村里出了不少好主意,“他当书记时,干的多是服务性的工作,整山治水。这几年,村子地表水被污染了,缺水还是很严重,他一再强调要保证水源,让我们继续打井,每次来,他都会问到用水的情况。还有,村里的路都是土路,他就提出一定要修修路,把路面硬化一下。他关心的问题,都很细。”

曾经负伤绝望时,他想到家乡,那里是他生命的起点,家乡用最温暖的怀抱接纳了他;生活有了希望,他想到家乡,一份感恩之心,他立志要带着村民走出贫困,在那里,他实现了人生最大的价值;现在,梦境里,他无数次回到了家乡,如果还有力气,他还希望在那里做更多的事情。

在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都有朱彦夫的足迹,而在张家泉村民眼里,朱彦夫就是他们会一辈子记住的人。

相关报道:

永远的战士:记山东特等伤残老兵朱彦夫

“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极限人生书写人生极限

八旬朱彦夫欲写第四本书

子女眼中的朱彦夫:孝子、严父、慈父

81岁朱彦夫:看到总书记吃快餐 高兴的两宿没睡觉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锦伟]

标签:朱彦夫 孩子 他的故事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