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电焊工高温3000度月薪一两千 焊工需转型(图)


来源:济南时报

在一职校的电气焊实训车间内,一名学生在练习技能。近年来焊工生源骤减,年轻人大多不肯吃这个苦。(记者 张刚 摄) 原标题:探访济南底层电焊工:高温三千度月薪一两千【图】 核心提示: 在济南整个

条件苦

防护服2斤重面对3000℃高温

“电焊苦、电焊累,焊工就是活受罪!不是蹲,就是跪,有时还得两腿跪!”这几句在焊工行业的流行语成了张帆的口头禅。一道道刺眼的强弧光划过,滚烫的焊渣四散溅开,刺鼻的化学气味和粉尘任意飘散,是张帆每天都必须要承受的考验。即便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好面罩、手套、平安帽等“全副武装”后,仍难免被弧光强射和焊渣灼伤,手臂和脸上留下了一个个烫伤疤痕。

酷暑下的高温是张帆要面对的另一种煎熬。在很多施焊部位狭窄通风差的空间内,在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伴随着烧气焊时产生的高达3000℃的火焰,仿佛将张帆扔进烤箱内,有时还要连续工作上一两个小时。张帆坦言,烧电焊必须要全神贯注,如果因一点疏忽造成不合格,就得全部返工重做。刚从事电焊工作时,自己确实经历了一段煎熬期,但慢慢习惯后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记者了解到,不少公司对焊工作业时防护措施要求并不严格。有些焊工为了避免高温,防护措施一般比较简单,55岁的焊工老王便是其中之一。老王工作时不习惯戴防护面罩,戴个墨镜了事,而且穿着挺单薄。“穿上非热死不可,上年纪了实在受不了。”防护服对于老王而言可以说是“又爱又恨”。大热天,穿上重达2斤的帆布防护服,捂得他喘不上气;不穿呢,四溅的火花又会让他皮开肉绽。但在忍受高温和被灼伤之间,老王宁愿选择后者。

疾病多

“吃这碗饭就得这种病,谁也逃不了”

最近几天,老王的眼疾犯了,眼睛刺痛睁不开,而且经常流眼泪。由于常年作业时未做好防护措施,老王如今只能默默承受工作带来的后遗症。“职业病”一词成为老王和工友们时常聊到的话题。电弧光会损伤人眼角膜,造成电光性眼炎;焊接时强光、红外线、紫外线辐射,会引起血液、皮肤、肺部病变;焊条蒸发或燃烧形成的烟雾粉尘会引起中毒,甚至引发“尘肺病”;高频电磁场会使人头晕疲乏……

“吃这碗饭就得这种病,谁也逃不了。”老王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今年年初,河南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在对203名电焊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发现受检职工中118名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占总受检人数的58.13%,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已成为目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此,济南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焊接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及对焊工身体的健康危害,只要每位焊工在作业中严格遵守焊割作业安全规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可以将危害程度减轻或削弱的。除工人应提高自我保障意识外,单位还应加强对员工安全监管,每年定期组织员工体检,符合条件的国企焊工还可享受特殊工种提前5年退休的待遇。但记者了解到,目前社会上像老王这种“底层”焊工,大多以打零工为主,工作单位往往不固定,不少人已多年未体检过,也不可能享受到特殊工种待遇政策。

部门说法

用监管倒逼焊工转型

“一些小企业为减少开支,确实有聘用无证焊工情况存在。”济南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焊工属于特种行业,危险程度高,从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准独立作业。但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一些基建项目的扩大,电焊工从业人员的人数缺口很大,确实有一些企业录用不具备资格证人员的情况存在。由于电焊工从业人员分布在各个行业,对于无证的电焊工目前未掌握具体数据。但各级安监部门每年会不定期对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无证上岗的违规情况,会勒令相关个人和企业限期整改。安监部门希望通过加强监管手段,迫使电焊工加强安全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由底层散工向技工人才转变,这不仅对个人发展有益,同时也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德禄认为,比起在大型企业工作的电焊技工,能够享受到五险一金、定期体检等待遇,社会上存在的这些底层焊工人群,整体工作环境差,他们的生存环境亟待改善,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该类人群关注力度。

相关新闻:

标签:电焊工 济南 转型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