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牟平将培育航天蔬菜 市民将吃上家门口太空菜(图)


来源:水母网

牟平将培育航天蔬菜 原标题:牟平将培育航天蔬菜市民将吃上家门口太空菜(图) 水母网6月7日讯(YMG记者 李仁) 神十发射在即,全国掀起一股“太空热”,航天育种也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其中

牟平将培育航天蔬菜

原标题:牟平将培育航天蔬菜市民将吃上家门口太空菜(图)

水母网6月7日讯(YMG记者 李仁)  神十发射在即,全国掀起一股“太空热”,航天育种也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其中就有烟台种子。

昨日,记者走访烟台航天育种产业,1990年市农科院首次进行太空育种,2006年随着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我市15份农作物种子搭乘卫星遨游太空,在太空环境中进行基因变异。现如今,我市航天丹参推广面积达上千亩,航天蔬菜正在牟平进行推广,航天大豆前不久通过专家鉴定。“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孕育一个产业,烟台航天育种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市老科协专家徐云增说。

20克种子孕育一条产业链

“在烟台航天育种推广中,丹参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品种。”徐云增说,目前,航天丹参的推广面积达1000多亩,遍布海阳、龙口、栖霞、牟平、莱州等地。

2004年9月27日,对于市老科协的几位航天育种专家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20克普通丹参种子搭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试验卫星成功升入太空。“我们一直在探索,要为烟台农业创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市老科协农业工程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孙莅瑶告诉记者,2004年,我国第18、19、20号返回式卫星先后搭载了粮、油、果、菜、花、药等6大系列25个不同品种的种子升入太空。种子返回后,他们积极进行田间试验、淘劣存优,筛选出丹参、大豆、花生和小麦等一批有希望的新品系。

种子返回后,先后在莱州、威海等地进行了多年的田间种植试验,通过系统观察、测产验收和化验分析,航天丹参亩产新鲜丹参根3500公斤,增产一倍。

“20克种子孕育着一条产业链。”徐云增说,目前,课题组利用航天丹参基地的丹参嫩叶,开发了茶叶新品种,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产品相关指标达到了标准要求,丹参叶茶的开发增加了我市茶叶生产的一个新品种。“不少制药企业和计划开发丹参系列产品的企业纷纷要求合作。”徐云增说,他们想建立一个集种植生产、收购储藏、加工提纯一条龙的规模化企业。

航天育种产业化还有一段路要走

“烟台航天育种很早就已起步,目前,几个品种的推广态势都不错。”徐云增说。

1990年,市农科院首次进行太空育种,将虽然高产但某些性状却不理想的“鲁麦4号”送入太空后,培育出了“烟航2号”,比原种增产7%-9%,亩产达550公斤。1996年和2002年,他们又先后两次将甘薯、小麦、大葱等作物种子送入太空进行诱变,培育出的“烟太黄1号”黄瓜,亩产可达7000公斤左右,且优质、早熟、抗霜霉病;“烟太空葱1号”高产、优质、耐寒、抗病,产量较章丘大葱提高了一倍。烟台的航天育种基地曾将六彩花生、六彩小麦进行了搭载培育。此外,2006年随着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我市15份农作物种子搭乘卫星遨游太空,在太空环境中进行基因变异。

“2004年至今,我们利用我国第18、19、20颗返回式卫星等先后搭载了粮、油、果、菜、中药、菌类六大系列,25个不同品种。”徐云增说,此后连续6年对返回的种苗进行栽培实验,经过淘劣选优,最后成功培育了航天六彩富硒花生、航天六彩富硒小麦、航天一号和二号大豆、航天一号丹参等优良品种。“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这方面还需一个过程。”徐云增说,下一步,他们将不断向社会输送优良的航天品种,吸引和凝聚高层次人才,形成产、学、研、销一体的产业链条,通过企业+农户的方式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太岭]

标签:航天 市民将吃上家门口 吃上家门口太空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