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酿酒大师刘树琪:“新常态”下的“葡萄酒+”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6月6日至7日在烟台瀑拉谷举行的“2015中国葡萄酒论坛”上,中国酿酒大师、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教授发表了《培育个性化、提升性价比,适应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新常态》的主题演讲。

“2015中国葡萄酒论坛”现场。

原题:中国酿酒大师刘树琪:“新常态”下的“葡萄酒+”

新华网山东频道6月8日电  6月6日至7日在烟台瀑拉谷举行的“2015中国葡萄酒论坛”上,中国酿酒大师、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教授发表了《培育个性化、提升性价比,适应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新常态》的主题演讲。他指出,“葡萄酒+”如同于“互联网+”, 是催化行业变革升级的加速器,能够激活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刘树琪看来,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目前正进入战略调整期。从2015年第一季度的生产经营形势看,中国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但仍然存在着在困难中艰难跋涉的诸多不确定性,准确地说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从震荡走向战略调整的时期。实现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这一时期的核心就是凸显个性化和提升性价比,这也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奋斗方向和战略目标。

中国葡萄酒产业在战略调整中已进入发展的新常态,刘树琪认为,这主要有四个鲜明特征:

首先,国际葡萄酒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继2012年新西兰葡萄酒享受零关税后,智利、澳大利亚葡萄酒将分别在今年和2019年享受零关税。以后,还有更多的国家享受这一关税政策。这必然导致国际竞争白热化的新常态。回顾本世纪以来的葡萄酒产业,特别是高歌猛进的十年,相对来说是在开放、竞争不充分、市场相对封闭的背景下发展的。随着中外葡萄酒同台竞争加剧,特别是在“性价比”这一竞争铁律面前,国产葡萄酒要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就不能侥幸期待竞争环境的好转,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今后要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品质、个性、性价比以及在内涵、集约发展上有大的提升。

其次,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日趋理性化与个性化。过去我们的消费市场总体上是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反思本世纪以来产业高速发展的十年,确实是“三公经费”支撑着高端的乃至奢侈的葡萄酒消费,商务或公务消费的示范效应推动了全社会仿效,放大了葡萄酒产业的泡沫。随着“三公经费”的控制和消费者日益成熟和理性,消费趋势更多的追求个性化、多样化、高的性价比。理性消费也倒逼着葡萄酒业转调,促进产品个性凸显和性价比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国内葡萄酒产业亟待向集约化和精细化转型升级。中国葡萄酒产业经过10年的快速增长,目前亟需加快实现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转型。过去我们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需求,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快实现产品研发升级和结构调整。过去我们只重视产品量的扩张和企业规模的膨胀,而对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企业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重视不够。在行业竞争加剧利润变薄的新常态下,必须以提升产品质量为中心,从葡萄的栽培、酿造、营销等各个环节坚持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提高竞争力。

最后,中国葡萄酒产业正在加速由单一业态转向复合业态。葡萄酒产业是一种集高效农业、绿色工业、特色旅游业、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在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从土地到餐桌全产业链,发展复合业态。比如说,葡萄酒庄就是复合业态的一个基本单元,立足单元酒庄可以发展成酒庄集群,形成新的功能区和特色小城镇,从而带动新的区域结构调整。这样葡萄酒全产业链的综合效益就高了,竞争力就会大大提升。

就提升新常态下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刘树琪认为,必须着力抓好五个方面:

首先,提升竞争力必须充分凸显个性。中国葡萄酒市场模仿型排浪式消费时代已经终结,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从葡萄酒产品、生产企业到产区全方位地凸显个性,打造具有东方个性和中国风范的葡萄酒。产品个性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基础,企业个性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产区个性化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支撑。

其次,升竞争力必须着力提高性价比。葡萄酒的性价比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和根本。必须以提升葡萄酒品质为基础,以葡萄酒成本控制为重点,以高性价比葡萄酒满足市场需要。提高性价比的核心是全面提升葡萄酒品质。提高性价比的关键是严格控制成本。

第三,提升竞争力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在我国葡萄酒产业新一轮战略调整中,要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以创新求发展,提升竞争力。要结合市场需求搞好产品创新张裕、长城、威龙的创新之路堪称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我们必须象他们那样坚持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 在改革创新中上水平,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提升竞争力。

最后,提升竞争力必须积极发展全产业链复合业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作为一个复合型业态越来越被广泛认同。我们要从全产业链、复合型业态去考虑,围绕着从土地到餐桌全产业链,拓展出复合型产业新业态,围绕从单元酒庄到酒庄集群,拓展出特色小镇和功能区的新增长点,直接带动城镇化和产业价值转移,给葡萄酒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刘树琪首次提出“葡萄酒+”概念,这种复合业态概念就如同于“互联网+”。可以把它叫做“葡萄酒+”是因为把葡萄与葡萄酒作为一个基础,它是绿色的、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态的产业。这样的一个产业它+什么业态就能够成功地复合出一个新产业,“葡萄酒+”是催化行业变革升级的加速器,它+农业、+工业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它+金融、+旅游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互联网,就能延伸出好多的新业态,如葡萄酒金融、葡萄酒旅游、葡萄酒养生健康、葡萄酒体验休闲、葡萄酒电商平台和物流等产业。让葡萄酒和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就能够促进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激活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然,对于葡萄酒产业来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非常重要。目前国产葡萄酒性价比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产酒未享受到相对于国际通用的产业政策。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把葡萄与葡萄酒都当做农产品给予政策上的强力支持,而我国却把葡萄酒作为工业品,“多取少予”。我们国家对农业有一系列扶持政策,葡萄酒产业却缺少支持政策。与国际惯例相比,我们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刘树琪相信,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葡萄酒产品和产区的个性化培育,高度重视葡萄酒性价比的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一定会在新一轮战略调整中有所作为,一定会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媛媛]

标签:葡萄酒产业 葡萄酒产品 葡萄酒庄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