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莒县85岁村支书卢翠秀:做一棵固土的“巴根草”
2014年05月21日 08:54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85岁村支书卢翠秀:做一棵固土的“巴根草”一路走、一路指点,卢翠秀带着一种自豪与坚信,带领我们奔上了杨家沟村的环山路…… 放眼望去,梯田层层绕山坳、水坝处处闪粼光,葱郁的山林花果飘香,大姜遍野
原标题:85岁村支书卢翠秀:做一棵固土的“巴根草”
一路走、一路指点,卢翠秀带着一种自豪与坚信,带领我们奔上了杨家沟村的环山路……
放眼望去,梯田层层绕山坳、水坝处处闪粼光,葱郁的山林花果飘香,大姜遍野,牛羊漫山,一幅隽秀的田园风光和农村山水画映入眼帘。
我们和卢翠秀边走边看边聊。
“现在为党‘干活’‘很容易’,没有生命危险,只要好好为老百姓干活就行了……”
卢翠秀把当年与今天,自然而然地做着“对比”……
1946年,卢翠秀17岁。
在莒县革命形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她剪着齐耳短发,推石碾、纳军鞋、送军火……面对斑驳土墙上的一面鲜红党旗,她心潮澎湃举起了自己的右拳!
1983年,卢翠秀54岁。
可以从村党支部副书记岗位上退休的她,又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架桥、辟路、治水,让山村巨变!1989年成为“沂蒙精神”代表人物,1990年当选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92年受到党中央主要领导亲切接见。
2014年,卢翠秀85岁。
全村27名党员,支委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她又一次获得全票!
仰望连绵的群山,她围着头巾,迈开脚步,走上山路,遥望梯田、查看塘坝,为庄严的入党承诺继续践行。
“只有为群众做些事,群众才能信服共产党”
——卢翠秀的“为民”观
1983年,以极高威望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卢翠秀也曾犹豫过:54岁了,是安享晚年还是再挑重担?
面对群众的信任,卢翠秀想:“不能再推辞了,再推的话,乡亲们的心就凉了,谁让咱是共产党(员)呢!”
是的。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舒心。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共产党人死伤何惜?对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卢翠秀记忆犹新。
1947年,18岁的卢翠秀在娘家担任柳黄沟村党支部书记。白天,她组织召开对敌斗争会;夜晚,和姐妹们推石碾、纳军鞋。凭着踏实勤奋和无限忠诚,卢翠秀得到党组织的高度信任,经常派她暗暗执行艰险任务,因此,她上了以卢振帮为首的“暗杀团”黑名单。
面对刀光剑影的追杀,卢翠秀从未动摇:“过去我在地主家做丫环,吃都吃不饱,是共产党救了咱,为党、为群众做事,咱不怕死!”
党组织一次又一次掩护她脱险,她对党更加忠诚,对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距镇驻地12公里、三面环山的穷山村,104户人家面对贫瘠的土地,村内没有生产路,对外“进出无路”,耕种庄稼要爬山越岭,出村必须翻过一条十几米深的大山沟……当领导、谋发展,绝不只是对党忠诚的问题,必须要有“办法”。
“有‘办法’为群众做些事,群众才能信服共产党。”在娘家就以“能干”著称的卢翠秀,以她朴素的“为民”观,以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本能”,带领村民走上了架桥、辟路、治水之路。
先让父老乡亲走出大山!在卢翠秀的动员下,全村决定集资在大山沟上建一座石桥。
冬天的架桥工地上,瘦弱的卢翠秀与村民一起抬土筐、垒石头、搬水泥……她是否疲倦,村民们心里再清楚不过。有一次,卢翠秀和几个村民到40公里外的沭河拉砂,返回的路上,雨雪路滑,满载河砂的拖拉机失控翻到路边的河坝里。当卢翠秀被路过的乡亲救出后,她顾不上浑身疼痛与寒冷,一边招喊一边和村民一起跳进刺骨的凉水中,破坝、放水,救出了伤势严重的村民杨白岭和其他人。
安置好受伤村民后,已近傍晚时分。卢翠秀又匆忙回到工地。看到受伤的卢翠秀踉踉跄跄地走来,村民们知晓情况后,一个个都沉默着更加拼命地干活,没有一个人想要回家吃饭……
数月后,一桥飞架鸿沟,杨家沟通往山外的“天堑”变为“通途”。杨家沟村从此打开了出山的大门!
“党的人对党的事不能打半点马虎眼”
——卢翠秀的“务实”观
在杨家沟村百十户村民心中,雷厉风行,说到做到,有始有终,不打半点马虎眼,是卢翠秀工作的一贯风格。
三个月内全村吃上自来水!这是在1984年。卢翠秀的话掷地有声。
可能吗?全镇都没几个村有自来水,何况是咱最偏远的杨家沟?
一名老党员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干脆就此和卢翠秀打了赌。
最终,这名老党员服输了。经过卢翠秀多方奔走和积极筹措,农历七月十五那天,利用山上水库和山下村庄自然压差架设的自来水,成功通到每家每户。从此,杨家沟结束了远程担水吃的历史,不少村民喜极而泣!
群众最需要解决的事情还有什么?村里没有生产路,村民每天下地干活,需要翻山越岭。
得修一条环山路!卢翠秀的话,引来的质疑声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片:这可是要在崎岖不平的群山上硬辟出条路啊!就咱村这百十户人家?简直是神话!
“怎么就神话了?发扬愚公精神,一段一段地干,一年一年地修,肯定能修好!”卢翠秀在全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语气坚定。
宽5米;长,每口人分2米,全村300口人,先修这600米。卢翠秀先给自己家分上任务,带头上山修路。
“12点吃午饭,下午1点上工,专门有人吹小号提醒大家。”村民杜秀爱回忆说,那时候全村人就像“上班”一样,到点干活、到点吃饭,老婆孩子齐上阵,很准时,外出走个亲戚都不住宿,得赶回来修路。
机械上不去山,只能靠肩扛人抬,村民们手上磨起了血泡,衣服前襟全都磨破了。但看着环山路一点点向前延伸,憧憬着可以开进机械耕种的未来日子,村民们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
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卢翠秀带领杨家沟父老乡亲硬是把近5公里的环山路像彩带一般系在了群山腰间,把连绵山麓的枝繁叶茂和郁郁葱葱串在一起,创造了现代的“愚公移山”神话!有了生产路,杨家沟村种庄稼就差一个字:水。
龙山镇是莒县的缺水乡镇之一,但位置最偏远、全部是山岭地的杨家沟村,早已成为“天再旱,不缺水”的传奇村!
为什么?卢翠秀心里早有一盘“棋”,她知道这盘“棋”应该一步一步地“下”。为了蓄水,卢翠秀先是带领村民遇沟即拦,闸起一个个小水坝。2000年以后则积极争取水利扶持资金,上一些较大的水塘和石拱坝,执著坚持常年“积水”,全村建起环山水池、塘坝、谷坊等小水利设施36处。2010年,卢翠秀生病做了手术后,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但她带领村民修建水利设施的脚步却从未停歇,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杨家沟村每年都添一个新塘坝。
“今年春天比较旱,这些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原龙山镇水利站站长李永宝说,“杨家沟的水利设施总库容量在20万立方米左右,基本能满足全村农业生产需求。”
如今,站在环山路的最高点,放眼望去,连绵的群山青翠欲滴,近千亩果园生机盎然,山沟沟里到处都是一汪汪的碧水,映照着白云蓝天……
“当干部要算大账,不能打个人的小九九”
——卢翠秀的“清廉”观
在杨家沟村,60岁左右的老人都有同一个印象:从自己记事起,卢翠秀就在村里当“干部”。
“为什么村里一直选她当干部?你们是真心服她吗?”记者询问着村民们。
“服!她这个人,心里很‘净’,就装着一个字——公!不光说她没私心,她处理事一碗水端平。”这是村民杨夫乐的话。
“服!她领着俺村老少爷们,干了祖祖辈辈都盼望的事,大人孩子都服她。不服她?那是没长‘人肠子’!”这是村民杨为春的话。
“服!她这么大年纪了,如今还领着俺干,俺从心里愿意跟着她干,俺觉着她就是俺的主心骨!”这是村民杜秀芬的话。
“服!村里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外地干活,‘有点本事’的也都一门心思经营着自己的企业,常年在村里的大多是妇女、孩子和老人,谁来干这个书记?‘好处’没有,只有操心费力的份儿!‘老嬷嬷’心里比谁都清楚……”村民们几乎异口同声。
村民们一句句掏心窝子的话,仿佛诉说着卢翠秀那一件件令人动容的往事。
1984年,为走出村民长期吃水难的困境,卢翠秀没吃早饭就急匆匆地起身去外地购买架设自来水的材料,到下午3点多才赶到一家企业的柜台前,卢翠秀小心翼翼地拿出用毛巾包裹着的钱,售货员数了数,说:这些钱连买配件都不够!
从满心期望到失望至极,卢翠秀呆坐在这家企业的门口许久许久,直到员工们都下班了,她才想起从大清早出门到现在,一整天都没吃饭,她花了自己的两毛钱买了4个水萝卜权且充饥。
这一幕正好被下班路过的认识她的厂长看见。感动之余,厂长第二天就派车把架设自来水的全部材料和技术人员送到了杨家沟……
1990年,卢翠秀在镇中学工作的小儿子杨代国,看到一些同事调到县城工作,思想上起了变化,心里想:“母亲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人,让她通过‘关系’把自己调到县城教书应该没问题。”话一出口,卢翠秀就直摇头:“孩子呀,咱不能做这种事,你娘要是做了这种事,谁不戳我的脊梁骨?咱还有脸做人嘛!”杨代国不满意地说:“咋就办不到?人家都说你能办!都改革开放的年代了,你还是块榆木疙瘩!”卢翠秀对爱子说:“你要是出了成绩,从正道上调到县城,我脸上也有光。这事得靠你自己……”
不花集体一分钱、不为自己谋私利……她对5个儿子,从来都是相同的话:“干工作就得靠自己努力,不能向组织伸手,和党‘耍心眼’,别人怎么做,咱管不了,但咱们不能做。这对事业和自己有好处。”
卢翠秀其实绝不是块榆木疙瘩,她是个非常热心的人。
村民杨为亮在镇里办了一家剿丝厂,有一阵陷入生产材料不足和资金短缺的困境,卢翠秀听说后,主动帮他找有关部门筹钱、借材料;附近村庄的水利项目建设遇到瓶颈,或班子不团结,或邻里不和睦,等等难题,只要找到她,她都会热心帮助协调、调解;镇党委召集村党支部书记开会,她从不缺席、从不迟到;镇里安排再重的任务,她都第一个表态,保证按时合格完成。
龙山镇党委书记董祥海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中央为什么特别强调全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群众路线?因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科学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脱离党的群众路线,我党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那么,由谁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靠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永远没有终点。卢翠秀恰恰就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型代表,是龙山镇的一面旗帜。她的一贯行动,对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着榜样的作用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树砍了,山土还能保住?我们喘口气还新鲜?”
——卢翠秀的“发展”观
1988年,卢翠秀外出开会期间,村里有的群众想分块山场承包,到一定时候自家可以砍树卖钱。刚刚回村的卢翠秀,正巧遇到上山觊觎此事的村民,她张开双臂挡住了他们,耐心劝导说:咱这山不能分呀,山一分就秃了。树不能砍,树砍了,山上就保不住水土了!大家要分山,不就是为了砍树卖钱吗?我向大家保证,咱们的山不分,也一定能致富!
不知跑了多少部门、请了多少设计人员……最后,当卢翠秀拿着一张山村综合治理的设计图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宣读时,村民们个个情绪高涨,反映强烈,纷纷表示支持配合卢翠秀的工作。
守护山林,卢翠秀在杨家沟坚持了大半辈子。
其实,年轻时仅读过几天“识字班”的卢翠秀,并不知道啥叫生态,啥叫环境。可她心里自有一套朴素的“章法”:不能随便砍树,树砍了,山上的土还呆得住?我们喘口气还新鲜?
现在杨家沟村的村民都知道村里有这样的“约法三章”:一不准损坏一草一木,二不准破坏水利设施,三不准引进一个污染生态的项目。
卢翠秀带领村民建桥、修路、治水、保护环境,瞄准生态农业,实施结构调整,发展大姜、桃、杏、板栗、梨、樱桃等经济作物近千亩,绿化山场2000多亩,养殖牛、羊等上千头(只),发展个体工商户36户,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5%,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因水质好、无污染,就连村里的小米、地瓜、花生等普通农作物,市场卖价也比周边村子出产的要高出两毛钱。
谁说这位85岁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没文化?她的灵魂深处装着的是一种深刻而又厚重的“大文化”!谁怀疑她“是否‘落伍’了”?她始终在带领村民科学致富和保持农村发展稳定的道路上与时俱进!
这个300口人的小村庄,没发生过一起失窃案件,从无打架斗殴现象,村里的人们生活坦然舒畅,幸福指数极高,仅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30多位。
卢翠秀的老伴去世后,她和小儿子一起居住。但每天清晨,卢翠秀都要去村里走走、上山转转,走着自己熟悉的每一道沟沟坎坎。村委会办公大院的高音喇叭里,经常会响起她依然响亮的声音:
“北沟的塘坝里还有水,下河的坝里水还满着,到了种大姜的时候了,先把地犁好。”
“清明节要注意防火!”
……
2014年3月11日,“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在莒县招贤镇建成。在莒县这片热土上,这些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一直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个“红色群落”最多时达13341人,截至2013年12月,健在的共有1058人。
作为这个红色群体中的一员,卢翠秀近日和其他建国前老党员一起,参观了“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一个个熟悉的物件、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更让她珍惜今天的岁月,继续燃烧为民做事的激情。
参观刚结束,卢翠秀惦记着修自来水管道的事情,又急急忙忙回到村里。
卢翠秀的老房子就在村头。三间草房整洁清爽,一方小院果木飘香。屋内,满墙的奖状、荣誉证书和老照片,仿佛在诉说着一位建国前老党员68年多的勤勉与实践。
是啊!没有松柏的伟岸高大,没有杨柳的青翠婀娜,没有牡丹的国色娇红,没有菊花的秋香遍野。卢翠秀就是一棵不起眼的“巴根草”,她不需要人们赞美,更不需要历史的流传与彰显,她用对党的忠诚,日夜守护着自己的家乡。这位普通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用自己迄今仍不停歇的脚步,踏出了一路光荣岁月,她满脸的皱纹已与杨家沟村的山川河流连在一起,在日照大地上演绎着“本色”的传奇……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