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好青年刘亮:技术宅男的“空管梦”


来源:齐鲁网

刘亮 像医生守护病人一样守护设备安全--认真值班,仔细检查,精心维护设备 承担航班协同决策系统研发任务--向机场指挥员讲解CDM系统 原标题:山东好青年青岛空管站刘亮:八零后技术宅男的"空管梦"

刘亮

像医生守护病人一样守护设备安全--认真值班,仔细检查,精心维护设备

承担航班协同决策系统研发任务--向机场指挥员讲解CDM系统

原标题:山东好青年青岛空管站刘亮:八零后技术宅男的"空管梦"

八零后技术宅男的“空管梦”

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看似瘦弱却有着昂扬的精神头儿;他戴一副黑边的眼镜,目光清澈,透露着聪慧与青春;他话语不多,甚至略带腼腆,但谈论专业技术时,却又变得滔滔不绝,充满自信。 他就是被称为"技术男"的刘亮,青岛空管站技术保障部技术室的员工,年仅30岁,已是部门的技术主任,并担任空管站协同决策系统项目组负责人,带着6人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协同决策项目,并已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毕业于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硕士研究生,科班出身的刘亮,对电子信息技术有着近于痴迷的热爱。经过7年的学习,他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来到技术保障一线工作后,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他迅速承担起自己的任务,经受住实践的磨练。

"设备故障就是对我的召唤",这是刘亮对技术保障的第一认识。为了承担起这份责任,本来就熟稔基础知识的刘亮,怀着对新知识的渴望,把所有业余时间投入到了业务学习中,再加上自己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很快熟悉了各项设备,不仅有处理设备常见故障的能力,还不断提高优化设备配置的能力。通过自己的钻研琢磨,经过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已经成为了部门设备保障方面的技术能手,技术能力得到了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广泛认可。

2012年1月,技术保障部组织了公开选拔评聘技术主任考评。通过3天全程透明的笔试、竞聘演讲及口试、综合测评3个环节,刘亮从6名竞聘员工中脱颖而出,以排名第一的总成绩,成为技术保障部最年轻的技术主任。这时,他工作时间尚不足两年。 2012年农历腊月二十,值班员发现自动化系统出现航班掉点,经分析判断原因为放置在大连端的传输设备工作异常,导致雷达信号质量下降。设备虽然在异地,但属于青岛维护。在异地对设备进行故障定位和修复,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对设备足够了解,对人员的动手和协调能力也是很高的要求。最终,这项维护设备的重任被交给了刘亮。

在沿海地区冬季特有的八九级狂风中,略显单薄的刘亮,只身背着两套检测设备前往大连。到达目的地后,他一头扎进了设备机房,对设备进行各项检查和测试,一直持续到半夜12点多。第二天早上6点,他又进了机房,经过反复钻研,对多种方案进行现场测试,他终于找到了减少时钟混乱的连接方式,降低了误码率,使信号质量得到改善。看到可以正常使用的信号,他揉了揉充满红血丝的眼睛,伸伸酸胀的脖子,就开始收整设备,随即又踏上了归程。

"像医生守护病人一样守护设备安全",这是刘亮对技术保障岗位的理解,也是他的职业承诺。 承担航班协同决策系统研发任务近几年,航班正点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研发航班协同决策系统,在实现空管内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推动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正点率,减少航班延误,成为重要举措。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 2012年初,青岛空管站成立协同决策项目组,开展系统研发。

"我觉得会实现的",作为项目研发负责人,刘亮笃定的表示。"但是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一两年就能实现,需要观念的持续改进,以及长期的努力和建设。" 为此,刘亮和他的课题组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对于课题组而言,协同决策项目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业务类型是熟悉的,但对系统的搭建和数据的分析却从来没有行业内部的人尝试过。 对于刘亮而言,肩上的任务很重,但他说,"没有畏惧,只有迎难而上"。作为项目组负责人,他要把握整个系统的架构,明确工作方向,对于重点数据的引入,各项技术的实现,他都参与实施。 为了尽快做出成型的软件,在最初的两个月中,刘亮带领项目组成员将加班熬夜变成了常态,每周固定三个夜班,周六加班到下午,还经常加班到下半夜。为了保证系统发展方向,刘亮更是做到了"五加二、白加黑"式的连续奋战记录。严重的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睡眠不足降低了刘亮的免疫力,他感冒了。可是,吃完感冒药,他继续在软件开发室中钻研技术问题。有人劝他休息,他就笑笑,说"没事没事",继续忙碌。

刘亮最担心的不是自己付出了多少,而是对开发方向的把握,一旦偏离实际需求,数不尽的加班可能毫无成果。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里,"没人问,没人管,反而更可怕",即使现在回想起项目初期对开发方向的确定,刘亮依然神色凝重,可以想象当初承担的责任和压力。

通过不懈努力,刘亮和他的项目组相继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整合了多项输出信号,如自动化、航管信息、停机坪、实时雷达、GPS等信号,在全国空管系统内率先实现了自主研发。 最终,通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课题组攻破了重重难关,设计出了航班协同决策系统的初级产品,系统的核心功能已经完备。为实现系统的平稳上线,刘亮带领项目组又相继为管制用户开发了辅助放行系统和流量管理系统,以验证核心功能的效果。 正是刘亮对用户需求的关注,让他们的产品始终贴合用户的实际工作,让软件的辅助效用实现了最大化,实现更多功能。 2013年夏季,青岛空管站保障航班数量大幅增长,本场起降最高达450架次。在航班放行过程中,协同决策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管制人员的有力助手,加快了放行效率,减少了航班延误。同时,该系统已经在山东航空公司青岛分公司安装试运行,得到了用户的好评,并逐渐被青岛机场及多家航空公司认识和接受,项目的推广工作驶上了快车道。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太岭]

标签:刘亮 技术 山东好青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