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垃圾山上老黄牛滕世坤:15年围着垃圾转


来源:舜网

2011填埋场北区整治前 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处理厂区,既环保,还能利用垃圾发电 原标题:垃圾山上的“老黄牛”滕世坤:15年围着垃圾转保泉城洁净 工作15年,一年365天,每天3000多吨垃

边干边学让垃圾场“旧貌换新颜”

“以前一问我们单位在那里,大家都说跟着苍蝇走,跟着臭味走就行了,我们的职工每天是迎着臭味来,闻者臭味干,带着臭味回家”,十余年前处理中心的恶劣环境让滕世坤和同事们记忆犹新。又脏又累的工作环境不仅让中心的职工们抱怨,就连周围的村民们也是颇受牵连,特别是炎热的夏天,苍蝇满天飞,“离着中心好几里地就能闻到臭味,吃饭的时候吃出苍蝇是常有的事”。落后的垃圾处理方法和职工村民的抱怨,让滕世坤意识到了必须多学习,多钻研,要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

有了目标,滕世坤就非常重视组织建设和理论学习,有一句话经常挂在他嘴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百宝书,上学时学,工作时学,生活中还要学,要时时学,处处学,既要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学会处理现实问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年,他学习城管理念,明确工作方向,学习专业知识,指导业务工作,并把综合政治理论、城管理念、专业技术等知识普及到每一名干部职工,通过组织理念培训班、科普培训班、读书会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增强党性修养,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服务民生环境需求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你要是来处理中心,恐怕再也不能“闻者臭味、跟着苍蝇”找路了,因为曾经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如今已经变身为公园环境的现场化厂区了。最早建设使用的中心一厂垃圾填埋场已经饱和停止使用,从2012年5月份起,开始分期实施封场工程,经过土层覆盖、种植花草树木,修建登山路等改造建设工程,一座高约35米的景观带出逐渐出现在职工们的眼前。

滕世坤说,他们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打造济南城管的“一带一园”,目前,由光大集团投资建设的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不仅达到了环保的目标,而且还能“变废为宝

”,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年处理生活垃圾66.67万吨,发电2.7亿度。而由垃圾山封场改造的景观带,也在日益呈现出如公园般的景色。

绷紧“安全弦” 让职工安全让党放心

滕世坤来到处理中心工作后分管安全生产,自此之后,他脑子里这根“安全弦”就没松过。

外人可能不知道,垃圾处理这个活不仅又累又脏,而且还存在这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垃圾填埋后,会挥发产生大量沼气,这些填埋气如果处理不好处理不及时,就存在爆燃爆炸的危险。为了保障安全生产,他坚持每天踏勘现场,观察填埋气区域分布、产量情况,随季节、时段变化,摸索填埋气产生规律,指导导排管线分布作业,做到及时足量导排,沼气发电项目运行安全持续。

中心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投产运行前,全市的生活垃圾每天3000多吨,除每天焚烧200吨外,其余全部通过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理,因此催生了大量的“拾荒族”,“当时垃圾山上都形成了产销了,有捡拾垃圾的,有称重收购的,甚至还有小卖部”,滕世坤和同事记得,当时最热闹的时候一天有1000多人在山上捡拾垃圾,有时候为了一件废品,拾荒人员不顾正在作业的车辆,跑到车轮下抢垃圾,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滕世坤觉得“做一件事如果做不好,不但为老百姓做不了贡献,还伤了老百姓”。为了这个,滕世坤每天都山上山下跑,设置安全员、引导员,想办法,做工作,尽一切努力管理引导拾荒人员,为规范填埋作业创造条件,杜绝了发生直接责任事故。在滕世坤的带领下,处理中心连续7年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记录。

“雨点就是命令” 手术后三天就上山冒雨连干六小时

中心一厂填埋场封场前,由于现场作业的原因,垃圾山上有大量的垃圾裸露面,就怕下雨,垃圾山雨水饱和容易滑坡,更严重的是雨水混流垃圾渗滤液短时间产生大量污水。如果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存在外溢污染环境的危险,而且不能污染周边村民的耕地和生活用水,所以在处理中心“雨点就是命令”,只要一下雨,滕世坤就和职工随时待命进行防汛抗污。

“当时雨季污水莫过膝盖,穿着雨靴都不管用,污水都灌进了鞋里”,同是处理中心老员工的张咏梅回忆道,2011年7月6日下起了大雨,当时滕世坤刚做完背部粉瘤手术两三天,一看下起了大雨,家人和同事都按不住他,滕世坤和职工们冒雨上山,在垃圾、污水和污泥里穿行巡查,排查山体滑坡隐患,排查污水外溢隐患,指导现场填埋作业,忍者背部伤口的疼痛,一干就是六个小时,等待下山时,成了又脏又臭的“泥人”。

“这么多年来,他没要过荣誉,非常朴实”,在同事眼里,滕世坤就是基层的,垃圾山上的“一头老黄牛”。而滕世坤早上来的早,晚上走的玩,手机一年到头24小时开机,这也是中心里人所共知的事情。

群众面前“放低身段” 工作面前克己尽职

以前落后的垃圾处理方式,给周边村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这给滕世坤处理信访稳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以前那会,附近村民经常上我们这里堵门”,一堵门,垃圾运输车进不来,不出三天市里的环境就受不了了。为了消除村民们的误解,滕世坤在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不顾同事劝阻,冒着被打的危险只身来到周边村民家,和村民拉家常,耐心解释,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四次,最后用真诚打动着村民,得到了他们的理解,让事情有了圆满的解决。

谈到做信访维稳工作,滕世坤说自己有三个心得,那就是“放下架子,真诚解释”、“来者是客,请坐上茶”、“无论老幼,都是朋友”,正是凭着着这种真诚的态度,三年来,滕世坤到周边村里主动走访上百次,过年过节还到村里看望村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跑细了腿,磨破了嘴”。

十几年的工作,滕世坤经历了处理中心的发展变革,他常说“官、商两道,跟着组织,一要克己,二要干事”。早出晚归,工作拼命的样子,让同事们称他是“老黄牛”,而在工作中每年经过他手的经费有上百万,他也一只牢记自己是一个党员,他明白,想把工作干好不但要扑下身子肯干勤干,还得经得住诱惑,“工作忙,有会议”这是他“对付”旁人请客吃饭的妙招。

采访中,面对同事的肯定和夸奖,滕世坤说:““把荣誉多给年轻人吧,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寄托。”

现在处理中心二厂投产运行了,一厂填埋场正在封场,滕世坤与班子成员一拨人,正带领职工推进建设济南城管特色景观带和生态文明产业园,他的干劲更大了。他说:“当时刚转业到咱单位,环境太恶劣,过几年我就退休了,希望在退休之前,咱们把‘一带一园’建好,心愿足矣。”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太岭]

标签:垃圾 滕世 老黄牛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