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青啤劳模王振竹:工作干好 睡觉才踏实


来源:青岛早报

大众网讯(特派记者尹玉涛王磊) “优质的教育、方便的医疗、充分的就业……”11月10日,在党的十八大山东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党的十八大代表、潍坊市委书记许立全表示,潍坊市将不断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

“宁可牺牲产量,也要保证质量。”“不仅要负责管理,还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员工。”……已有30年工龄的王振竹谈到工作滔滔不绝,在他的心里,最大梦想就是“让从包装车间生产出的青岛啤酒走进世界各地的超市”。昨日,记者走进青岛啤酒五厂包装部,与刚刚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的王振竹一起分享了这些年他在啤酒包装线上的故事。

湿热车间内工作30年

见到包装部部长王振竹时,他正在包装车间内巡查。一副防爆玻璃眼罩和一对耳塞,王振竹穿梭在各条包装生产线上。“机器噪音太大,而且酒瓶碰在一起,时间久了这响声对耳朵不好。”王振竹向记者介绍说,这身装备是公司特别为职工们准备的,眼罩是为了防止玻璃瓶意外炸裂玻璃碎片伤到眼睛。

记者在流水线车间里呆了几分钟,便有了湿热的感觉。“现在的温度还好,主要是湿度太大,到了夏天,这个车间温度超过30℃,进了车间,工作服很快就湿透了。”王振竹说,尽管公司给大家创造了很多通风降温的条件,但包装车间特别的工作环境,还是无法避免湿热。在这样的车间,王振竹已经工作了30年。

“摸摸酒瓶,然后等它从这台设备出来后再试试?”王振竹指着一个硕大的设备说。流水线上,已经装瓶封盖的啤酒“列队”进入一台机器,进入前是冰冷的,出来后变成了温的。“这是台杀菌机,经过热水高温杀菌,保证酒的质量和储存的时间。”随后,王振竹又带着记者参观了灌装机、封盖机、封箱机等设备,提到厂房里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台设备,王振竹都如数家珍。

为保设备运转两天不回家

包装车间的生产线是24小时运转,虽然平时做好了预防性维修等,但设备突发疑难故障还是在所难免。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节假日,一个电话,他总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车间。即使到了下班时间,一发生设备故障,他便又换上工作服,投入到抢修工作中,少则1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才能排除故障,连饭都顾不上吃。五一小长假期间,市场对啤酒的需求量大幅提升,包装车间变得更加忙碌。

“流水线作业,一个环节停了,影响整个厂房的工作,很小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带来的损失可能是整个产量的减少。”2008年8月是青啤五厂赶制奥运酒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王振竹和包装部的同事对设备的检查维护格外频繁。一天晚上,王振竹刚刚下班回家便接到了单位的电话,洗瓶机出了故障。王振竹赶回车间仔细检查后发现是洗瓶机传动部位的螺栓断了。看似简单的一个小环节,可拆卸螺母却是个“大工程”,王振竹和几个班长连夜制作了拆卸工具,整整敲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午才把螺母拆下来。简单吃了一顿早饭,紧接着又开始维修和安装,一直持续到第三天上午机器才彻底修好。最终,王振竹和他的团队成员一起加班加点,确保了奥运供酒任务的顺利完成。

“问题解决了,回家睡觉也踏实”

“生产酒的过程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即使是一个小环节出了问题也得停下调整设备。”王振竹说,易拉罐包装线对封盖卷封都有相关的标准,今年3月的一天,他发现个别的易拉罐罐体上有划痕,立马让大家停下设备检查维修,从当天下午3时一直调整到第二天凌晨1时许,直到没有任何问题后才允许开机运行。

回想起这次调整机器,王振竹说,其实易拉罐上的划痕并不影响美观,而且符合生产标准,甚至很少有消费者能够观察到,对啤酒本身的质量和口味更没有任何影响,不少同事都埋怨说,为了一点划痕停机停产,延缓了几万罐啤酒的生产。可在他看来,包装车间追求的不仅仅是产量,更是品质。“在外行看来易拉罐就是一个外观,何必那么认真,但我的工作就是这样,最合适范围内的数据控制,每道工序都有标准,宁愿牺牲产量,也要提高质量。

每次出现因为调整设备而延迟生产的情况,王振竹总会说:“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回家睡觉也踏实。”时间久了,大家也都成了习惯。

自制小钢板派上大用场

王振竹常被员工称为“老包装”,说他“老”一是因为工作时间长,二是因为他对包装车间里的每一台设备结构和性能都十分了解,掌握了一套快速判断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包装车间里有一台设备是国内最早的一条“3.6万线”,每小时最大的产量为包装3.6万瓶啤酒,谈到这条生产线,王振竹记忆颇深:“这台设备当时来说是很先进的,能把整垛的啤酒瓶通过卸垛机一层一层送上包装线。”然而,就在这台设备使用初期,因为送进厂子里的啤酒瓶码放得并不整齐,歪歪扭扭地送上设备后,总是不能很端正地通过,时不时就会将设备上一道挡板上的钢板撞变形。为此,全自动的设备前不仅要专门站着一名员工“伺候”着,而且需要不断地停下机器,把瓶子码放整齐再开机,结果效率大大降低,只能达到产量的75%。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振竹接连3个白班,站在设备旁观察找规律,有了思路就赶紧实验一番,最后还真想出了办法。“其实就用一块小钢板加两根钢丝替代原先的夹板,无需动力,歪歪扭扭的啤酒瓶靠在钢板上就能自动扶正。”王振竹的点子解决了大问题,这个看似简单的小装置直接提高了产量,通过第一天的实验运行,生产效率提高了5%到10%。有了这次经历,同事们经常笑着称赞王振竹“脑袋里的点子比几百万的设备还值钱。”如今,车间的许多设备都留下了王振竹改造的痕迹。

感谢家人的理解

把大部分时间给了工作,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很少有精力兼顾。王振竹说,在包装车间工作了30年,妻子、女儿早就习惯了,遇上节假日啤酒需求量大的时候,放假更难。“今年3月份,我母亲身体出现状况,我下了班晚上10点多才把老人送去医院,连夜做了手术,可当时正好是车间‘两万线’改造的关键时候,只好让家里人帮忙照看,第二天我就回了单位。”对于家人,王振竹心里有许多愧疚。“好在我爱人也曾是‘青啤人’,她能理解我,我也很感谢她。”

王振竹常常说,他不是孝子,但在工作上绝对是好人。“好人才能酿好酒,我一直信奉这句话。”王振竹所在的包装车间里有290名员工,每当新员工进厂时,车间都会让王振竹给大家上课培训,除了教知识、教技术,王振竹还会叮嘱大家一句话:“今天你们刷出的酒瓶不干净,也许明天你老爸喝的酒就有问题。”

全世界的大型超市都能见到青啤身影

记者:作为老员工,你对包装工作有什么感触?

王振竹:包装车间需要每个员工用良心、用责任心去灌好每瓶酒,包好每箱酒。只要用心去工作,大家都会看到的。

记者:不少员工说你“满脑子都是工作”,你怎么想?

王振竹:其实我是“满脑子都是青岛啤酒”,说真的,我们每个员工都这样,平时不上班到超市买个东西,都特意到货架上看看我们的青岛啤酒包装、商标在运输中有没有受到划伤等等。工作本来就是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满脑子都是青岛啤酒”已经成了大家的一种习惯。

记者:你有什么梦想?

王振竹: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全世界每个大型超市的货架上都有我们生产的青岛啤酒。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潍坊 许立全 民生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