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牧琳爱:我是个美国人 我有颗中国心


来源:山东商报

牧琳爱:我是个美国人我有颗中国心 2009年7月,牧琳爱获得了聊城市首张 《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她说:“我是一个美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我爱你们!我会用我有限的生命继续为中国人民服务”。 牧琳

牧琳爱:我是个美国人我有颗中国心

2009年7月,牧琳爱获得了聊城市首张 《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她说:“我是一个美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我爱你们!我会用我有限的生命继续为中国人民服务”。

牧琳爱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在中国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从今往后,她将永远地在中国住下来。

牧琳爱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她和丈夫都立了遗嘱,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丈夫把遗体捐给了美国,她要把遗体捐给中国,这样就彻底圆了自己的“中国梦”。

由于自己是美国国籍,想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中国存在诸多困难。牧琳爱女士突破种种困难,多方协调,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心声。最后,山东红十字会通过了她的请求。

在美国,牧琳爱不是一个富有的人,她说她很幸运,因为美国政府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她还能在晚年用一些养老金做一些事。她生活不奢华、不铺张,她说自己积蓄不多,但是她希望能用这些积蓄帮助所有生活有困难的人。

生前,牧琳爱老人在谈及简朴的中国农村生活时对本报记者说:“我不想过奢华的生活,我要用我有限的积蓄和剩余的精力,为中国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做善事能让人生更有意义。”

牧琳爱老人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喜欢找她玩耍,家里常常聚满了孩子,客厅的地上摆满了玩具,院里的屋顶上落满了打飞上去的羽毛球,不长时间就得请人爬上去捡下一堆。

她的翻译王玉青介绍说,每逢西方的圣诞节,老人都会蹬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地给村里的孩子送糖果和礼物,给教师发一些补助。而每年春节,她都会像普通中国居民一样贴对联,还会包一些水饺分给大家吃。

每年,牧琳爱都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每当接过大红证书时,她的脸上都会绽放出满足的笑容:“能在中国得奖,我感到很自豪。”

相关报道:

商报聊城消息  作为牧琳爱四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在谈及母亲在中国所做的一切时,西尔维娅说:“母亲来到中国所做的一切让我十分震惊和敬佩。”这是西尔维娅第三次来到中国看望母亲,未曾想此次探望竟是最后的诀别。对此,西尔维娅十分伤心。

不过,在谈及母亲来到中国,在聊城所做的一切时,西尔维娅表现得十分骄傲:“我个人支持母亲的做法,母亲来到中国所做的一切让我十分震惊和敬佩,但是对于她自己来说可能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事,她就是想来到中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中国人了解美国,也让美国人了解中国。”

周围的邻居也对牧琳爱十分尊重,也十分敬佩。住在牧琳爱东边的邻居刘芝桂告诉记者,牧琳爱待人十分友好,并且特喜欢吃中国的水饺和包子。“我蒸了包子就会给她送去一些,她特别喜欢吃,就在牧琳爱住院的前一天,我煮好了水饺让孩子送到她家才知道她已经住院了。”刘芝桂说。

住在牧琳爱西侧的张炜对于老太太十分敬佩,据他介绍,大学时他学习的英语专业,牧琳爱在医院担任名誉院长的时候,到医院培训医生医学英语,他就跟着去学习英语。之后牧琳爱就在自己家中设立一个“英语角”,每到周六周日晚上,就有不少人前来学习。“来学习英语的人很多,聊城大学的学生以及正在上初中、高中的学生都会来学习。”

据身边朋友介绍,牧琳爱老人生前对人一视同仁。有一次出去吃饭,看到服务生就双手握着对方的手说自己曾经也是个服务生,所以她觉得这份职业十分自豪。“看到打扫卫生的,她也会上前与对方握手,感谢他们为了保持卫生所做的一切。”邻居张炜说,对于吃饭点餐,牧琳爱老人也十分的节俭,点的菜不要剩下,最后吃不下的不管剩下多少也要求打包带走。

●1917年8月11日,出生在河北北戴河。12岁以前的童年在山东聊城度过。

●1930年 随家人返回美国。

●1941年 在加利福尼亚结婚。

●1967年 在丹佛一家儿童医院任院长,直至1983年退休。

●1992年 和丈夫一起重返中国。

●1998年 丈夫去世。

●1999年 变卖山林、别墅、花园和汽车,重回中国,在聊城市阳谷县刘庙村安家定居,并开展慈善活动。

●2006年 被评为“感动山东2006年度十大人物”和“2006山东年度新闻人物”。

●2006年 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中华慈善大使”。

●2009年 获“中国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成为山东省首位因“特殊人才”事由获得我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友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牧琳 美国 琳爱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