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蓝黄产业升级打造中国东部经济新增长极


来源:新华网

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大省,凭借依黄滨海的独特地缘优势,山东省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我国东部经济增长新极。

原标题:山东蓝黄产业升级 打造中国东部经济增长新极

作为中国东部经济大省,凭借依黄滨海的独特地缘优势,山东省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逐渐成为我国东部经济增长新极。今年一季度,“黄”“蓝” 两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2.9 亿元和5500.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0.5 个百分点和1.3 个百分点。

两大国家战略驱动,山东经济实现再跨越

2009 年11 月23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时隔一年,2011 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按照两大战略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海陆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两区规划实施以来,山东重点支持和培育环境友好型工业、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并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在山东落地。

正在打造“蓝色硅谷”的“蓝区”龙头青岛市,蓝色经济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新增长极。今年一季度海洋经济运行稳健,初步测算,全市海洋经济完成增加值247 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市GDP 增速4.3 个百分点,占GDP 比重达到15.7%。青岛市蓝办副主任方震说,青岛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动海洋要素融入城市发展,抢占蓝色经济制高点。计划2013 年,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增长18% 以上,达到1300 亿元。滨州市利用广阔的未利用地和临海优势,积极引进规模大、环境友好的投资项目,仅2012 年就在沿海经济带上相继开工总投资10 亿元以上的项目9 个、总投资100 亿元以上的项目6 个,建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01 个,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和网上配送等现代服务业。

东营市是黄河入海口所在地,也是“黄”“蓝”两区战略的叠加地。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薛荣建说:“‘黄’‘蓝’两区促使东营市得以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和海洋两大资源,实现了区域内县市之间均衡协调发展。2012 年东营5 个县区的经济增幅都达到了16.9% 以上。”

“从‘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山东充分发挥了黄河三角洲和濒临渤海黄海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批高效生态产业和海洋产业,不仅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同时还促使山东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张务锋说。

从资源依赖走向深耕细作

黄河三角洲是山东最年轻的土地,拥有未利用地近800 万亩。同时,山东还拥有长达3345 公里海岸线,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管辖海域面积15.9 万平方公里。结合两区发展规划,山东立足长远,从单纯的依赖资源变成对这些丰富的陆地和海洋资源深耕细作,从中挖掘更大发展空间和经济增长潜力。

根据摸底调查,黄河三角洲拥有未利用地共792 万亩。张务锋说:“近800 万亩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是山东加快经济发展和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可以为本地区拓展发展空间,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新的机遇和空间,从而形成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的新的载体和平台。”

东营和滨州是山东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大量的田地泛着盐花,荒废可惜,当地百姓只能种产量并不高的棉花。但记者近期在这里看到,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这些曾经荒芜长着白色“盐毛”的土地正逐渐变成投资的沃土。

在东营河口区新户镇,汽车在广袤的土地上一路奔驰,车窗外是刚刚平整出来的盐碱地和一条条挖掘出来的排碱沟。离镇驻地不远的地方,在10 万余亩盐碱地上,由正邦科技公司投资的生态农业养殖产业园已显出雏形,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2亿元,利税约5亿元,创造2000 个就业机会。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薛荣建说,东营市已启动实施未利用地开发项目7 个,总规模28.53 万亩,建成后新增耕地11 .6 万亩。同时,结合大规模未利用地开发,东营市探索地块转包、地块互换、土地入股、土地出租等模式,吸纳周边村民“离农务工”。目前,签约农户已达到11 82 户,合同签订率为97.52%。

“靠水吃水”是生活在黄渤海之滨的人们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一个传统。但如今,这种单向的索取正转变成“以养代捕、养捕结合”的新型渔业方式。

在东营、青岛、烟台等海岸线上,一个个海洋牧场正成为海参、海蜇、大闸蟹等水产品的繁育养殖天堂。从捕捞到养殖,再从养殖到深加工,山东半岛的海洋渔业也不断升级。

在中鲁远洋(烟台)食品有限公司的零下60 度的冷库里,一个个铁架整齐摆放着冰冻的金枪鱼。这家公司成立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拥有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金枪鱼超低温冷库,我国70% 的金枪鱼集散在这里,其产品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17个国家和地区,预计2013 年销售收入将达1 亿元。

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海洋渔业、海洋产品加工业走向产业化,更增添了山东海洋经济的领先优势。2012 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9460 亿元,比上年增长15%,约占全省GDP 的18.9%。

产业升级,制造业走向高端

作为东部经济大省,山东拥有一大批船舶、石油装备、电子电器等制造业领先企业,有力支撑山东经济发展。“黄”“蓝”两大战略实施后,这些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凭借两大战略东风,纷纷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业进军。

在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几名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正对一个足有3 层楼高的船用发动机进行最后的调试。同一个车间里,还摆放着一台供我国南极科考“雪龙号”使用的发动机。

这家公司位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环渤海湾造船基地之一的青岛海西湾造船基地,由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与芬兰瓦锡兰集团、日本三菱重工和宜昌船舶柴油机厂在2006 年底共同出资。公司首席财务官林建亭说:“之前山东省在大型船用发动机方面基础较为薄弱,通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船用发动机得到高度重视,一大批和我们一样的企业在这里落户,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短板。”

有着69 年历史的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是全国八大渔轮修造厂之一。黄海造船公司总经理赵建平说:“海洋产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建造交付远洋渔船500 艘的生产能力。目前公司仅在建和手持船舶订单就有169 艘,总价值超过60 亿元。其中,多用途重吊船建造交付及手持订单数居全球占有量前列。”

既能下五洋捉鳖,又能上九天揽月——这是“黄”“蓝”两大战略在山东催动高端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滨州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外的试飞机场上,一架架可容纳4 人的小型飞机经过短短300 米的助跑,飞行员一个漂亮的拉升,就轻巧地穿入云层。滨奥飞机副总经理潘益杰说:“滨奥飞机在国内创下了多个唯一,是唯一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认证的整机制造商,是唯一中外合资生产复合材料机体的飞机制造公司,是唯一拿到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许可证的通用航空制造企业等。”目前,这家公司已生产整机96 架,交付86 架,累计签订购机合同235 架。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据薛荣建介绍,东营市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山东沃飞裸眼3D 电视、科岭增程式电动车等项目相继投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在东营市占到32.4%。

张务锋说:“在全球经济形势仍然不明朗的情况下,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而蓝黄两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端产业的布局,为山东经济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刘宝森 席敏)(完)

相关新闻:

标签:经济增长 黄河三角洲 冷链物流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