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青岛光伏应对“后双反时代”尝试企业软着陆


来源:青岛财经网

原标题:青岛光伏应对“后双反时代” 欧盟双反“幸存者”的94家企业名单中,没有青岛光伏企业的名字。 历时一年的欧盟“光伏反倾销”近日尘埃落定。欧委会及欧盟18个成员国正式发表声明,从8月6日起,94家

原标题:青岛光伏应对“后双反时代”

欧盟双反“幸存者”的94家企业名单中,没有青岛光伏企业的名字。

历时一年的欧盟“光伏反倾销”近日尘埃落定。欧委会及欧盟18个成员国正式发表声明,从8月6日起,94家承诺企业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免征反倾销税,价格底线为每瓦0.56欧元,同时中国输欧产品年总量不超70亿瓦。其他未承诺企业将被征收47.6%(非承诺的应诉企业)或67.9%(非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

同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出台《对欧盟出口光伏电池产品价格承诺实施办法》,以“6-3-1”模式对70亿瓦进行分配:60%按企业对欧盟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量占比分配,30%分配给参加行业抗辩企业,10%扶持出口规模较小企业,直接判定光伏“后双反时代”的丛林准则。

据统计数据显示,此次欧盟“后双反时代”的94家准入企业,仅占涉案企业的70%,这意味着包含青岛光伏企业在内的30%企业,因“应诉承诺”关键环节棋错一着,失去了分领配额蛋糕的机会,只能被欧盟高额反倾销税率拒之门外。目前,青岛光伏企业已经开始转向开辟非洲、澳大利亚等新兴光伏市场,寻求“差异化”,尝试实现企业的“软着陆”。

份额腰斩致使“不关注”

“欧洲份额对我们来讲,已经可有可无,真是经不起折腾了。”青岛创铭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锋语中难掩疲惫。

创铭新能源与欧盟“一路走远”。从“欧盟双反”之前,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30%依靠对欧出口,自今年上半年以来,接连遭遇“大刀腰斩”:3月6日执行“强制登记”,企业欧盟订单下降50%;6月6日执行11.8%临时反倾销税率,大把客户“零订单”,欧盟仅占出口量的5%。此时,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组织发起“双反应诉”。“少得可怜”的欧盟市场与“讲不清”的程序和市场分配,让中小企业“倦怠不堪”。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青岛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商反问记者,“欧盟一直都是英利、赛维等国内大企业在做,我们平日是捡批发商看不起的小额零售市场,年出口不到千万人民币。当时又根本不知道应诉结果会怎样,哪有那么多时间和钱去应诉?”

看似情有可原的“放弃”,却使青岛小光伏前途更加惨淡。按照新规,8月6日以后,青岛光伏企业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出口欧盟,将交纳67.9%的高额税率。王忠锋给记者算过一笔账:目前,韩国和印尼等同类产品定价约为0.5欧元,欧洲本土约为0.57欧元,而零税率的青岛光伏产品,约为0.4~0.5欧元。按此计算,47.6%的税率等同于彻底出局,而67.9%则根本是神话数字。

尴尬背后是青岛光伏行业存在已久的群体困境。据业内人士透露,青岛现有光伏企业中,尚缺乏真正成规模的大型企业。多年来,青岛光伏80%依靠出口,美国、欧盟占国外出口的40%~50%。而自美国、欧接盟连“双反”之后,很多企业都徘徊在生死边缘。“青岛跟我一批做光伏的,现在只剩下我自己了。”青岛凯特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赟很感慨。他告诉记者,2008~2009年,凯特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为欧洲客户作贴牌代工。最红火的时候销售额近1亿。“但欧盟市场对青岛光伏企业来讲门槛颇高。一方面,它的认证和要求非常严格;另一方面,很多有实力的国内大型光伏企业占据着欧盟市场。”

此种环境下,青岛光伏产业链一直没能完整构建,难以与江苏、浙江等产业链完整地区的企业竞争。据记者了解,目前,青岛光伏企业90%是纯销售性企业,真正具有生产能力的不过20家,大多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小型太阳能灯具等组装领域。“2011年开始,传统光伏市场出现问题,我们企业就转向非洲和澳大利亚。从去年开始,欧洲就彻底放弃了。”韩赟表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企业 光伏 时代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