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传统祭海节显“渔老大”尴尬现状
2013年03月18日 11:02
来源:中国日报
[提要] 他表示,既然打渔不挣钱,很多人就去转行做挣钱的营生,像近海养殖、水产加工等行业都有很多人从事。一位已经转行现从事水产加工的曾经的“渔老大”表示,自己虽然不出海打渔了,但是自己还是很怀念打渔
[提要] 他表示,既然打渔不挣钱,很多人就去转行做挣钱的营生,像近海养殖、水产加工等行业都有很多人从事。一位已经转行现从事水产加工的曾经的“渔老大”表示,自己虽然不出海打渔了,但是自己还是很怀念打渔的感觉,一旦大环境允许,他还会回归大海,在转行“转”回去。
中新网青岛3月17日电(胡耀杰)拥有五百余年历史的中国田横祭海节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祭海节,17日,记者来到这一被细心完好保留的祭海民俗发祥地山东省青岛市即墨田横镇周戈庄,在体味独具蓝色情怀的传统渔乡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了世世代代在此居住、靠出海打渔为生的渔民们所面临的尴尬现状。
“渔老大”尴尬的生存现状
一位姓周的“渔老大”介绍说,他小时候就跟随爷爷、父亲学习打渔技巧并出海打渔,要是把几代人、上百年的打渔习惯和经验技巧“扔掉”真不舍得,但现状是国家虽然有补贴,但打渔的收入却是不高。
他说,近海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了,小船出海连燃油费都挣不出来,去远海只能靠大船,但是大船要雇人,现在的人工成本也是很高,再加上去远海会有危险,很多“渔老大”确实是“被迫”转行。
“城镇化”让渔民失去打渔的动力
这位姓周的“渔老大”表示,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城镇化使得生活在提高,孩子们都有学上,很多大学生都留在城市,就算没上大学的年轻人也喜欢进城务工,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辛苦而又不被看好的打渔工作。
他表示,既然打渔不挣钱,很多人就去转行做挣钱的营生,像近海养殖、水产加工等行业都有很多人从事。
期待重新回归大海
记者发现,原来祭海的主体是出海打渔的“船老大”,现在祭海的主体变为由渔民转行的近海养殖业者或普通村民,很多已经不当“渔老大”的人还是积极地参与祭海这项传承百年的民俗,这说明对海的喜爱、对海的情节还是没有改变,这已经成为当地人一种习惯。
一位已经转行现从事水产加工的曾经的“渔老大”表示,自己虽然不出海打渔了,但是自己还是很怀念打渔的感觉,一旦大环境允许,他还会回归大海,在转行“转”回去。
虽然,出海打鱼的人少了,人们从事的职业有所改变,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并没有离开蓝色的海洋。现在,田横祭海这一古老民俗被时代赋予了一种新内涵,这种对大海的依恋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变的情怀。(完)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