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建设生态城市 济南生态“水圈”初具形态(图)


来源:济南日报

济南因泉而闻名,是水利部确定的第一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了实现水源连通,济南实施了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玉清湖水库引水工程、玉符河至卧虎山水库调水等工程。

\

小清河景观(王锋摄)

原标题:济南生态“水圈”初具形态

济南因泉而闻名,是水利部确定的第一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去年冬天,济南着手打造水生态城市名片。如今,一年过去了,济南的水生态建设脚步也一路向前。河道截污治污、水源连通工程让“五水”可在泉城流转自如,城区河道也将告别冬季断流。生态“水圈”已初具形态,泉城人也距离实现“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总体目标更近一步。

生态补水 南部山区建设生态屏障

河流、水库、湖泊、湿地等共同组成了济南的水生态系统。由于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济南偶尔也会“喊渴”。城区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如果没有有效的水源补充,就会在冬季出现断流。

为让济南有充盈的地下水,需要在源头补水。济南的地下水发源于南山,建设南部山区生态屏障功能区,可以强化水生态城市建设中“补”的功能。水利部门对南山流域面积557平方公里的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进行综合整治,自上而下形成“陡坡封育、缓坡治理、沟道拦蓄”的防护体系,向城区补水。

南山的水源充足了,就会形成良好的水循环;严格防治水污染,就可以避免地下水遭到破坏。济南市还在南部山区推进山丘生态防洪,强化水资源再生能力,倡导绿色用水文明。

生态造景 城区内打造泉水景观

源头活水充足,需要物尽其用,济南市利用多水源,营造城区的水景,彰显景观特色。

济南城区主要有48条河道,这些季节性河流在汛期水源充足,河内水流潺潺,而到了冬季,则往往干涸,了无生机。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济南想方设法统筹用水,从南山引活水,从城区调大明湖水,为城市河道四季长流水做准备。

在引来活水之前,城区的河道全面展开了截污治污整治。兴济河整治后,济南从锦绣川水库引水补充到河道,营造生态景观河道。大明湖“北水南调”工程也接近尾声,届时可从大明湖调水到广场东、西沟上游,然后再顺流而下造水景。济南还计划开挖中泺河,与小清河、华山湖连通,延伸泉水旅游景观带。

建设城市泉水景观生态功能区后,可以彰显“景”的特色,切实保护城区泉域水生态系统,提升泉水景观完整性和品位,提高城市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全社会的水文化意识也会被相应带动。

生态治水 水网连通统筹滋润泉城

用水还应治水。济南市实施水网连通工程,将黄河水、水库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将要到来的长江水实行联合调度,每年最大调水量能达到3亿立方米,让“五水”为济南自如所用。

为了实现水源连通,济南实施了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玉清湖水库引水工程、玉符河至卧虎山水库调水等工程。今年9月底,玉清湖水库引水工程已经完工,长江水到来后,也可沿着济平干渠,一路走到玉清湖水库,为济南所用。

水源连通后将实现“一方缺水,多方支援”。如南部山区的“大水缸”卧虎山水库,将来可能水库水、黄河水、长江水多种水源并存。北部的玉清湖水库也将告别单一的取水水源地,可以从平阴取水,城市用水将无后顾之忧。

此外,济南北部沿黄滩区湿地也准备修复。沿黄的平阴玫瑰湖、济西湿地、鹊山龙湖、北部湿地、华山湖进行生态修复,力争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提升城市周边区域水环境,也可为小清河防洪减轻压力。(柴颖颖)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生态 具形态 水圈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