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禁奢令促山东广告业转型 广告公司营业额下降80%


来源:齐鲁网

广告作为国民经济的风向标,受节俭风潮影响,山东省第十四届广告节参会规模较往年缩减了一半。如何在脱离政府订单的情况下维持经营,并且摆脱“满城尽是小作坊”的尴尬格局,成为摆在所有山东广告人眼前的紧要问题。

照片018_副本

广告作为国民经济的风向标,受节俭风潮影响,山东省第十四届广告节参会规模较往年缩减了一半。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副总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颜景海在讲座中为企业代表支招。

照片129_副本

广告节首创优势广告媒体推介竞卖交易会,希望借此拓宽媒企间交流交易渠道。

原标题:禁奢令促山东广告业转型

齐鲁网烟台10月20日讯(记者 张雯婷)10月19日-20日,山东省第十四届广告节在烟台顺利举行,前后吸引了3万余人参会,360多家参展商参展,数千名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广告人士现场交易、交流。记者了解到,“禁奢令”的影响早已蔓延到广告业领域,山东部分广告企业经营遭遇“寒冬”。

“禁奢令”波及广告业 山东部分广告企业艰难转型

“今年受影响最大的几个行业,除了餐饮业,就是我们广告业了。”来自烟台朗思广告公司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受“禁奢令”影响,烟台部分广告公司的业务成交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8月中旬,中宣部等五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简朴大方、反对豪华奢侈。在此之后,各地纷纷相应中央政策,“节俭风”劲吹,餐饮、节庆等首当其冲,被迫适应新变化,纷纷“转型”。广告作为国民经济的风向标,受节俭风潮影响的效应逐步显示出来。

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对公”业务比重较大的广告公司。“今年,我们公司的营业份额下降了至少80%,”刘先生说,自己所在的公司原本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的“订单”为主业,“禁奢令”一下,只能艰难维持。

烟台市工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一点,“虽然还没有看到相关企业经营的数据,广告业整体受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有些有眼光的企业已经着手转型,以维持经营。”

政府职能由监管走向服务 大力扶持广告园区

10月20日上午,山东省第14届广告节分会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专家访谈活动。山东省广告协会副会长、山东长城梅迪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百忠开玩笑说,这样的活动往常都是领导坐在前面、企业坐在后面。“这次,我们(企业)坐前面,领导坐后面,真的切实感受到政府观念的转变。”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向好。“山东应该把握各种机遇,融入到这个大的发展潮流当中去。”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说,建设文化产业需要“硬环境”和“软环境”,与政府方面的包容与扶持息息相关。

“现在的形势变化非常快,我们在工作中做出了大量工作,已经超出了不少广告学者们仍在津津乐道的‘产业融合’概念。”山东省工商局商标广告管理处盛处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山东的广告产业链条得到拉长,上游商业渠道与下游应用市场均得到拓宽。“目前山东已经有3个国家级广告园区和6个省级广告园区,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广告业、广告产业、广告园区,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通过打造广告园区,其实是建立了以广告产业为主题的‘经济小社会’,除去广告产业,配套产业的规模也十分庞大。”烟台市工商局局长安立表示,园区作为未来山东广告的发展先锋和主导,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放眼全国,同时有3个国家级广告园区的省份并不多。”

山东广告前景仍广阔如何走出“红海”是关键

“很多政策在公布之初,定下的目标很好,几年之间积累了大量的文化概念,文化经验。但是苦于没有理论指导、没有人才,很容易陷入把‘产业’当做‘事业’来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副总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颜景海说,自己在本届广告节看到山东广告产业的发展,感觉政府“走对了路”。

本届广告节,省内3个国家级广告园区和6个省级广告园区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形象展示和招商推介,通过与众多省内外广告创意公司的接触,各园区都在积极拓展交流平台,积累优质广告企业和广告信息资源,争相为园区集聚知名度、扩大品牌效应。“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山东广告企业与行业协会一定要‘走出去’,把眼界放宽。”

不过,颜景海直言山东创意产业发展也存在问题:“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瓶颈,‘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突出问题就是缺乏资金支持。”另外,他也提出要警惕创业人士对“创意”的误解:“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来创业,面临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创意’,用传统产业思维来做创意产业,带着一点点创意就贸然进入创意产业,必死无疑。”

政府的扶持不能代替小微企业解决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山东广告相关从业人员在15万人左右,有几万家企业,年产值仅170亿左右--这比不上一个单个大企业所创造的的利润。”王百忠指出,山东的创意产业发展空间仍然是巨大的。

如何在脱离政府订单的情况下维持经营,并且摆脱“满城尽是小作坊”的尴尬格局,成为摆在所有山东广告人眼前的紧要问题。

“现在其实已经呈现‘回暖’,”烟台的刘先生指着广告节主会场的广告背景告诉记者,“这样大规模的节庆已经很久没有过了,广告节虽然倡导节俭办节,对于我们企业毕竟还是起到了不小的拉动作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延亭]

标签:广告业 广告公司 文化创意产业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