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孔子文化节30年:从文化符号到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来源:东方圣城网

从1984年的首届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到1989年正式改名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文化节到今年已走过了30个年头,历经三十年的求变与不变,孔子文化节不仅成为一场享誉全球的文化盛典,更成为济宁最重要的“城市名片”和“文化标识”。

原标题:孔子文化节30年:从文化符号到发展催化剂

从1984年的首届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到1989年正式改名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文化节到今年已走过了30个年头,历经三十年的求变与不变,孔子文化节不仅成为一场享誉全球的文化盛典,更成为济宁最重要的“城市名片”和“文化标识”。

始于“孔子故里游”渐成国际性文化盛宴

孔子文化节最初起始于1984年曲阜市为发展旅游创办的“孔子故里游”活动,1989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从2004年开始,文化节由原来的县级曲阜市承办,提升为市级济宁市承办,成立了节会活动办公室,并先后举办了世界思想家巅峰论坛、世界儒商联谊会等一系列独具特色、影响力较大的活动。

为提升孔子文化节影响力,2005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次全球联合祭孔,2006年,经中央台办同意,围绕“两岸亲情血浓于水、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主题,又成功举办了“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活动,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强烈共鸣。期间,还成功举办了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盛典,使孔子文化节成为极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国际节会形式。从2007年起孔子文化节开始升格举办,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孔子文化节影响力逐渐扩大,在全球掀起孔子文化热,孔子文化节由此成为国际性文化盛宴。

文化品牌成“金字招牌”集聚效应日渐凸显

目前,孔子文化在世界各地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华人社团中具有重大感召力,以孔子文化为纽带,可以凝聚海外华人华侨,对济宁提高对外开放层次、提升对外形象和吸引力产生了重要作用。

在对外交流上,以曲阜“三孔”和孔子文化节为纽带,多年来我市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缔结了友城关系,进一步拓展了对外交流渠道,并以举办孔子文化节为契机和平台,注重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文化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广泛参与,庞大的旅客流量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产业规模的迅速膨胀。

通过不断拓展节会活动外延,借助和利用孔子文化节品牌举办各种展会活动,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通过大型节庆展会活动吸引客商20万人次、项目1000余个、资金300多亿元。利用孔子文化节这一平台,我市还相继举办了海外联谊及经贸恳谈会、中外知名企业联谊及经贸恳谈会等系列经贸活动。“孔子文化”品牌成为济宁对外经贸合作的一块金字招牌,目前已有4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济宁,今年的孔子文化节在经贸洽谈合作方面也突出了“高层次”,邀请了世界500强、央企、大型民企及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重点投资企业。

从丰盈的“文化符号”到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孔子”不仅是一个丰盈的“文化符号”,还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催化剂。2012年8月14日,我市正式出台《关于实施文化建设“突破曲阜”战略的意见》,提出将曲阜建设成为济宁市文化产业核心区、山东省文化产业新高地、全国文化产业一流示范区,为文化建设“突破曲阜”付诸实施明确了目标。去年年底,国家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签署《推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文化部将曲阜及周边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的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特别地区对待,与我省共同探索在传统文化资源富集地区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通过在曲阜及周边地区编制文化经济融合发展规划,实施文化经济特殊政策,加强对该区域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与支持。

4月12日,我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将以曲阜、邹城为中心,规划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并将其打造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儒家文化传承创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进区、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创意创业人才聚集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逯延津]

标签:孔子文化节 孔子 文化符号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