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九千绣花女”首期学员毕业 《荷花翠鸟图》获金奖


来源:潍坊新闻网

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妇女联合会、市教育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主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具体实施的“九千绣花女”潍坊刺绣培训工程首期培训日前圆满结束。

圆梦

有老师指导,绣起来上瘾

今年1月,本报报道了潍坊将要开办第一期“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的事情,徐宁看到报道后特别兴奋,她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报名”,终于能全面学习刺绣知识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心愿终于能实现了。而丁培玲作为其中的授课老师,也向徐宁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她能成为“九千绣花女”第一期的学员。

1月26日,徐宁作为“九千绣花女”工程的第一批学员正式上课了。“刚上课时看到教室里挂着的作品件件都做工精细,感觉特别崇拜,特别希望自己也能绣出这样的好作品。”徐宁说,刺绣看起来工艺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相当复杂,一种颜色就可以分深、淡、浅、重几个系列,一点把握不好,就会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来上培训课,老师们都是手把手地教,从丝线的配色到构图,都讲得特别仔细。”徐宁说,刺绣所需要的彩线都是需要自己染颜色的,以前她都是自己琢磨着染,一种颜色有时需要染很多次才能成功。自从参加了培训课后,她对色彩的把握明显提高,对着构图找彩线一次就能搭配成功。

徐宁说,她刚开始自学时接触的是绒绣,来到培训课以后,主要学习的是刺绣。“刺绣和绒绣的手法不一样,刺绣的针法多,特别是专门绣动物毛发的施毛针,很难将动物表现得活灵活现。”徐宁说,刺绣的针法乍一看很乱,但是真正接触时会发现刺绣的针法更加细腻,少一针都会影响作品的美感。

“刚开始接触刺绣,看着针法很乱,自己心里也没任何头绪,所以就静不下心来,也坐不住。”徐宁说,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她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很快就能静下心来绣了。

“多亏有了这个免费学习的机会,让我能学到这么多刺绣知识。”徐宁说,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绣功,她常常一绣起刺绣来就忘了吃饭。在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针法、色彩、构图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培训成果

学员

克服困难交上满意答卷

记者采访了解到,第一期“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由省级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丁培玲、李素贞和潍坊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银凤以及潍坊刺绣名师田梅英负责教学。丁培玲告诉记者,在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是亲力亲为,尽最大努力将自己的技艺传承给学员们,而学员们也都比较争气,最终克服种种困难,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看到第一批学员的时候,我发自内心高兴,没想到被人们渐渐淡忘的工艺品又重新拾了起来,还有这么多的学员报名,让我一下子看到了传承的希望。”丁培玲说,刚开始,不少学员打退堂鼓。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学员们改正思想认识,不要把刺绣工艺想象得太难,要大胆地进行尝试。

改变了学员们的思想认识,如何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丁培玲说,她上课时,首先要求学员们多看画、刺绣作品,观察每幅作品的细节,在上手前先学会欣赏作品,读懂每幅作品。“一开始,我就推荐他们看潘天寿、齐白石这些大家的作品,让她们感受艺术的魅力,从画上培养兴趣爱好,找艺术作品的灵感。”丁培玲说,“眼高手高”,只有会欣赏作品,才会画作品,从而悟出设计灵感。

丁培玲说,不少人在刺绣的用针上过于苛刻,把用针局限于某种型号上,而她认为,学员可以随心使用刺绣针,只要得心应手,顺着生物的机理结构顺行运针,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样一来也能开拓学员的思路,让学员们“放开手脚,大胆绣”。

传承

为潍绣普及储备人才

“老师一开始就交代过,毕业时要一人交一幅作品,所以,学习一段时间后,我就开始筹划毕业作品了。”徐宁说,她的毕业作品是《荷花翠鸟图》,由于有之前学习的基础,创作上比较顺利,用时2个月完成。期间,丁培玲进行了手把手指导。

记者看到,这幅《荷花翠鸟图》高约1.2米,宽0.9米,以墨绿色调为主,一只翠鸟站在荷叶下,显得活灵活现,白色的荷花点缀着墨绿色的荷叶,整幅作品充满生机。

今年6月,“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第一批学员迎来毕业季。为全面展示学员们的技艺,我市举办了“指尖上的记忆”首届潍坊刺绣传习作品比赛,广泛征集民间刺绣传习作品,徐宁的《荷花翠鸟图》在比赛中获得金奖。

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王亦耘介绍,我市今年1月开启了“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向市民免费教授刺绣技艺。截至目前,该培训工程通过多种方式已培训学员1000多人,仅潍坊刺绣传习课堂已举办5期,共250人前往学习。其中的优秀学员通过积极学习,已基本掌握了潍坊刺绣的技艺与技法。潍坊刺绣的传承链条得以建立,后继无人、濒危的传承状况得到改善,为潍坊刺绣日后的普及与繁荣积累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新闻延伸

让潍坊刺绣回归民众生活

历史上的潍坊手工业发达,曾被誉为北方的“小苏州”。明朝时潍坊地区的民间刺绣十分普遍,到了清朝,潍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潍县当时即有“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之说。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潍坊一度难觅穿针引线的“绣花女”,作为鲁绣代表的潍坊刺绣陷于濒临失传的窘境。虽然身怀绝技的民间老艺人依然苦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却苦于缺乏认同而缺失了市场,更谈不上传授技艺。

“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就是要通过持之以恒的人才培训和技艺传承,恢复民间传统文化记忆,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民众生活,重现潍坊昔日九千绣花女的文化景象,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发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潍坊地区 刺绣工艺 荷花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