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旅游业成发展新引擎
2014年03月13日 17:29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作者:周广莹 刘蕾
为能引得来、留得住游客,淄博市积极开拓旅游营销新局面,大力宣传推广城市整体形象,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提升淄博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常传喜说,今后淄博将持续提升、宣传旅游城市形象,打造“齐风陶韵,生态淄博”的城市旅游品牌,以旅游为引领,带动城市形象、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原标题:山东淄博:一座老工业城市的旅游业突围之路
新华网山东频道3月13日电(周广莹 刘蕾)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城市的山东省淄博市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全力构筑以重点旅游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并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使旅游这块短板成为助推发展的一块跳板,实现了既要“金山”更要“绿水”,城市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产业调整谋出路 旅游业成发展新引擎
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淄博的服务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短板”。为将“短腿”拉“长”,淄博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被摆上突出位置。“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而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则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工业城市往往因为较差的城市景观、环境污染、固化的城市印象等,使旅游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如何立足工业、资源优势,打造差异化的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发展升级,是淄博市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淄博市长徐景颜说。
据介绍,淄博的旅游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东西部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临淄是齐国故都,周村被称为“旱码头”,早在清代辟为商埠,齐文化更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南部有连绵起伏的山岭,北部有黄河以及平原、湿地,素有“南山北水、东西文化”之称。此外,淄博是山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又是济南都市圈的“次中心”城市,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一直以来,“顺访地而非目的地,过境游而非深度游”成为困扰淄博旅游的问题。淄博旅游景区数量众多,A级景区达40家,4A景区有11家,但景区规模均较小,面临“群岭无峰”和知名度低的局面。“相比周边城市,淄博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品位高、规模大的带动型旅游项目支撑,淄博旅游长期处于‘有讲头没看头’的尴尬境地。比如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齐文化,由于资源开发不完善,缺少吸引人的独特个性,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淄博旅游局长常传喜介绍,淄博是组群式城市,区县相对分散,这也导致各个景区之间缺少联系和沟通,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核心景区,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淄博旅游业的发展之路。”常传喜说。
为此,淄博市将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拉动资源开发、提升旅游档次、增强旅游竞争力的突破口,从2012年底组织召开旅游业重点项目研讨会,并邀请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和国内外旅游专家进行“把脉问诊”、策划规划,打造一批吸引力强、产业提升效应明显的的龙头项目。
淄博市健全完善重点旅游项目协调机制,旅游大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里还成立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对重点旅游项目给予土地、规划、环保等方面的扶持。
在政府引导下,一系列旅游项目喷薄而出,有望改写淄博旅游格局。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村古商城三期、航天科技太空港等项目加快推进,齐古城、魔幻聊斋等重点项目的规划、选址、招商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投资2.5亿元的淄博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如今,淄博正按照“一心、二轴、四组团”的旅游发展战略布局,全力构筑以重点旅游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据统计,全市在建旅游项目38个,总投资近600亿元。
旅游产业加速融合 构筑大旅游格局
身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淄博境内齐古都文化,足球文化、陶琉文化、聊斋文化、鲁商文化交相辉映。如何打好文化牌,助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差异化文化旅游品牌,是淄博近年来一直探索的方向。
被列为山东省五大旅游区之一的齐文化旅游区, 聚集了众多文物遗址古迹,集中展示了齐文化的精华资源,每年都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感知齐风古韵。以齐文化为统领,淄博市将陶琉文化、聊斋文化、鲁商文化等众多文化元素整合,正在打造一座历史文化旅游新城。
被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的周村古商城景区内街区纵横,古迹众多,以其独特的商埠文化、建筑文化、丝绸文化、民俗文化而闻名,已初步形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古街、鲁商文化发源地、著名影视拍摄基地为主的三大品牌。
淄博还充分发挥“陶瓷名城”的产业优势,让产业资源化为旅游资源,开启陶瓷文化旅游。淄博华光陶瓷有限公司建立的华光国瓷文化艺术中心,日前被批准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2013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旅游效应已逐步显现,每月带动销售达100多万元。这里集陶瓷文化创意、设计、展示、体验、营销、创作交流为一体, 吸引游客驻足体验。淄博旅游局副局长荆茂彬说,淄博作为工业大市,具有工业游的优势,要将陶瓷工业发展为文化创新产业。虽然陶瓷工业游在淄博刚刚起步,但发展空间很大。
相较日见成效的文化旅游和工业游,生态旅游在淄博各县区更是风生水起。深冬时节,本是万物萧条,但博山区博山镇上瓦泉村的草莓采摘园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博山镇党委书记王伟介绍,上瓦泉有机草莓专业合作社现种植草莓320亩,一亩草莓大棚年收入可达7万元,在促农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在淄博,乡村旅游业已初显规模。近年来,淄博市以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为抓手,坚持“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旅游新理念,打造了梦泉、中郝峪、柳春园、双石屋、马踏湖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风民俗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截至2013年8月,建成省级旅游强乡镇1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0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0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4家,星级农家乐48家。沂源县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旅游强县。
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丰富多样的旅游业态将文化、度假、休闲、娱乐、养生等旅游要素结合起来,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变的需求。通过旅游产业融合的不断推进,淄博正打造起多点支撑、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合力构建城市旅游形象 打造旅游目的地
旅游项目再好,游客也往往会因为对城市形象的不认同而缩短旅游时间。尤其是淄博位于济南和青岛之间,便利的交通更成为一把“双刃剑”,在给淄博带来游客的同时,也让游客“匆匆而过”。
为能引得来、留得住游客,淄博市积极开拓旅游营销新局面,大力宣传推广城市整体形象,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提升淄博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项目招商中,淄博实施“三位一体”的城市营销和招商引资机制,外宣办、旅游局、商务局三部门在城市对外宣传和招商活动中联合行动,把城市宣传、旅游促销、对外招商结合起来,在扩大城市知名度的同时,吸引海内外大企业来淄投资旅游项目。
淄博市还响应“智慧旅游”,依托网络等新媒体,开辟快速推广的通道。2013年初,淄博市和淘宝、途牛、欣欣、同城四家OTA合作,同步进行景区门票和线路及旅游产品的网络营销,同时和搜索引擎谷歌网站合作,把跟淄博有关的搜索关键词进行捆绑,把淄博作为旅游目的地从网络上推了出去。
据介绍,2011年以前, 周村古商城省外游客量只占所有游客量的10%-20%,如今,省外游客量已占到60%以上。“我们通过图片、影像及微电影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运用网络即时对外发布有关活动,许多省外游客慕名而来。”周村古商城相关负责人说。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增强旅游吸引力,为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给公众营造更好的旅游消费环境,淄博规划了承载更多客流量的旅游集散中心,并加大景区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支持3A级以上景区对景区内游客中心、厕所、停车场、餐饮场所改造升级,游客体验得以改善,旅游质量相应提高。
此外,淄博在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方面迈入全省先进行列,依托淄博旅游网建立的公共信息和资讯平台以及12301旅游服务热线,游客可以获得旅游景区、线路、交通、气象、住宿、安全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厨厕环境、卫生条件一直令乡村旅游广受诟病,淄博市加强乡村旅游规范管理,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在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厨房设备,现代化的装修装饰。据博山区旅游局长李淑贵介绍,这里的农家乐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开发公司,全部统一管理。从2003年村里自筹资金开始发展乡村游,10年的时间里,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2倍。现在,村里既有保留着原汁原味农家风情的农家院,又有经旧村改造而来的现代化庭院。
常传喜说,今后淄博将持续提升、宣传旅游城市形象,打造“齐风陶韵,生态淄博”的城市旅游品牌,以旅游为引领,带动城市形象、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完)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