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大医院急救人员流失严重 个人发展受限是主因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大医院:加入120动力不太足 1月11日下午4时许,济南市急救中心历下区人民医院分中心医生亓富源、护士王淑强、驾驶员吴涛接到济南市急救中心的呼叫指令后,便急匆匆地出车去了。前几天亓富源的同事

原标题:大医院:加入120动力不太足

1月11日下午4时许,济南市急救中心历下区人民医院分中心医生亓富源、护士王淑强、驾驶员吴涛接到济南市急救中心的呼叫指令后,便急匆匆地出车去了。前几天亓富源的同事在急救过程中被打,导致耳膜穿孔,休班治疗。本来人手不够的急救工作更加忙碌,亓富源也有点吃不消了。

急救站点如何建?

依托各级医院设立,运行费用医院承担

1月2日,济南市急救中心急救运行图大屏幕上显示:从凌晨零时到中午11时30分,共有265位市民打进电话,呼救127次、已派车辆数114辆,待命车数21辆。

记者在急救运行图上看到,在市区,有26个急救分中心共28个站点;在郊县,有5个分中心共22个站点,其中12个设在乡镇卫生院。济南市急救中心主任刘家良介绍,其中一个直属分中心隶属于济南市急救中心,其余均为医院"加盟"组成。

什么样的医院才能"加盟"呢?《济南市(市区)急救分中心准入标准》明确:凡经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政府举办和民营资本举办的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均可提出申请建设急救分中心,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可以申请建设急救站,加入市急救网络。

据介绍,各急救站点依托于各级医疗机构设置,运行费用由其所在医疗机构承担,济南市急救中心对其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全市统一的120调度指挥系统来实现对全市应急网络的统一指挥。目前,济南已经有两家民营医院通过了批准并建设了急救分中心,而一些省管大医院并没有加入该急救网络。

一位省管医院的内部人士透露,加入急救网络,不仅运行费用比较大,还得专门辟出房屋、工作人员、停车位等等。"关键是我们不缺病号,不用通过建急救分中心为自己多拉病号".

"目前,加入济南市急救中心急救网络的大部分是由市卫生局直管的医院。"济南市卫生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有些省管医院不仅不加入这个急救网络,拒收病号的事也时常发生。有的省管大医院很"牛气",直接打电话告知济南市急救中心不要再送病号过来,送过来也不收。

一个城市配置多少辆救护车合适呢?根据国家关于城市急救站点设置的要求,"每5万人口配置一辆急救车,市区急救半径应在3至5公里内".

刘家良介绍,目前,济南市内五区有人口370多万,拥有急救车辆74辆;5个农村县市区共有305万余人,拥有急救车辆54辆。济南市市区已经达到标准,但是郊县急救车数量偏少。在济南市区急救半径基本能够满足在5公里内。

急救资源够用吗?

少数医院备用救护车质量堪忧,担架工严重不足

按照《济南市(市区)急救分中心准入标准》,一个分中心至少应配备性能良好的救护车两辆。记者随机走访了设有急救分中心的医院,救护车在数量上均达标,但是少数医院备用救护车质量堪忧。据某医院急救分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该分中心有两辆救护车,一辆是医院自己买的;一辆作为备用的是济南市急救中心配发的,但备用车辆已经老化,基本不能再上路。为此,济南市卫生部门刚刚新购置5辆车,准备下发给有需要的医院。

"一辆救护车最关键的是人的配置。"刘家良说,对"加盟"医院急救出诊人员的配置要求为:医生、护士、驾驶员和急救员(担架员)。这些人都是由各个"加盟"医院出,但是为节约运行成本,并未按标准数量配备担架工。

据介绍,除济南市急救中心直属分中心等10家分中心配备了专职担架工,其余急救分中心担架工均为兼职。现市区共有专职担架工19人。按照目前30个值班车组、四班次运转、每车组至少1名担架工的配备标准,尚缺101人。

济南市急救中心某分中心的司机透露,很多情况下,都是司机和护士承担起担架工的工作,医院不愿意出专职担架工的费用。

按照济南市物价局的规定,按楼层计,3楼以下,担架工费用为每次20元,每多一层加4元。"这个价格太低,很多同行都不干了。"一位兼职担架工抱怨。

在济南,院前急救出诊收费由山东省和济南市物价部门核准,向病人收取的费用主要分为急救车费和急救医疗收费两部分。急救车费按照实际行驶公里数收取;医疗收费按照实际产生的检查、治疗、药品、耗材等收取。亓富源介绍,他们出车执行的是物价局的规定,2.5公里之内是10元,之后每增加1公里交3.5元,包往返。

缺人手、少设备,大家都觉得急救资源不够用;但另一方面,急救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住院病人康复回家、普通病人转院及院外检查数量逐步增多,占用急救资源的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省部属大医院周边的急救分中心承担的出院任务比其他分中心更多。

急救人员状态怎样?

经常被打,个人发展受限,又累又熬人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急救人员流失比较严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常被打。因此,现在医院急救车上配备的医生、护士、司机基本都是小伙子。

去年,济南市急救中心为一线急救人员配备了视频传输装置和车载视频传输系统,全程实时记录急救现场。"这对避免急救人员遭打,避免医患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刘家良说。

某急救分中心的一名医生说,自己一般是接到济南市急救中心调度后,一分钟内出车,但叫救护车的都比较着急,即使以最快的速度过去还是嫌慢。

为了更快地对呼救响应,进一步缩短急救时间,济南市急救中心已全面完成市内五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与120家庭急救档案的信息对接工作,急救档案信息库资料由原来的两万余人已扩充至300万社区居民,已有2万多人受益,殴打急救人员现象有所减少。

"其实,人员流失更多的是因为个人发展。"刘家良说,对一个医生而言,在急救中心工作肯定不如在门诊成长快。急救只能在"快"上下功夫,一些临床经验就得不到了。

直属分中心的一位医生介绍,相比"加盟"医院分中心的医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转到门诊,自己一直从事急救工作,职称、收入上都不能和人家比,值夜班连夜班费都没有。学医的学生普遍不愿到急救中心工作,更多的会选择进医院。

亓富源说,他们医院的急救医生会在救护车上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到急诊工作,会有年轻的医生来接续。亓富源还介绍,他们是三组人员倒班,上24小时,休48小时,又累又熬人也是有些人从急救中心离开的原因之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锦伟]

标签:医院 人员 济南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