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威海:社区开"养老院" 农村兴“抱团养老”


来源:威海晚报

原标题:威海养老格局有了新变化 在盛泉养老公寓,养老护理员在给老人梳头。 记者贾聪聪摄 近日,关注老年人生活状态和子女养老压力的电视剧《老有所依》,在全国数家省级卫视热播,养老话题进一步升温。曾经备

原标题:威海养老格局有了新变化

在盛泉养老公寓,养老护理员在给老人梳头。 记者贾聪聪摄

近日,关注老年人生活状态和子女养老压力的电视剧《老有所依》,在全国数家省级卫视热播,养老话题进一步升温。曾经备受宠爱的独生子女一代,一转眼便遇上了“4+2+1”的家庭格局。剧中养老的现实写照让人唏嘘不已。

据威海市民政局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威海市共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7%,远高于全国14.3%、全省16.8%的平均水平,而且每年还以3%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我市每5个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明天的我们该去哪儿养老?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传统的养儿防老、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模式外,威海市养老还有一些新去处。

打个电话“养老”送到家

11月20日上午9时许,79岁的袁恩枝老人刚从女儿家里回来。虽然家住二楼,但是刚爬上楼的袁恩枝还是有些气喘,坐下来喝杯水休息了一会儿才缓过来。袁恩枝家住环翠区鲸园街道办古陌社区,女儿家住文登,自从老伴离世后,袁恩枝成了独居老人。“有时候去女儿家住段时间,但是她有她的事情,也不愿多给女儿添麻烦。”袁恩枝告诉记者,她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平时自己买菜做饭,没事就看看电视。

“自己能动,就不愿去养老院,现在居家养老也挺好的。”袁恩枝告诉记者,去年,她在家安装了12349居家服务热线,上次电视坏了,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修理,这让她很安心。有时候,她也和邻居一起去社区活动中心聊聊天。

77岁老人张福庆也习惯了12349居家服务热线的养老模式,平时玻璃碎了、管道堵了,他都会拨电话求助。张福庆和老伴住在环翠区东山社区,儿女们则住在经区。“虽然平时儿女都有照应,要是突然有急事,儿女不一定能及时赶来。”张福庆说,前段时间,他晚上一个人在家时,突发胆囊炎,呕吐不止。当时突然想起了12349热线电话上的急救键,按下后,十多分钟救护车就来了。他也想过和儿女住在一起,但是两代人毕竟很多生活习惯不一样,人老了就不乐意挪地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数本地居民都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市民政局曾就养老模式对6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过抽样调查,发现6成以上老人首选社区居家养老。 “2015年前,我市将逐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为居家养老,7%的老人接受社区养老,3%的老人享机构养老服务。”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科长秦之江告诉记者,我市从2012年起,就开始探索12349居家养老服务,目前,信息平台已覆盖环翠区、工业新区、乳山城区。为了让居家养老更加便捷,我市还发展邻里养老互助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和镇(街)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及中短期养老服务。

“养老院”开进社区里

“年纪大了在家养老,最怕的就是得病。”张福庆告诉记者。虽然大多数市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但是当老人无法照顾自己,不想离家太远,儿女又无暇顾及的那一天,该去哪儿养老?

8月18日,位于鲸园街道办的怡心爱老家园正式试运营,成为我市为数不多的收养失能与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之一。11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怡心爱老家园时,医护人员闫君华正在给李建才老人量血压。89岁的李建才是第一个住进来的老人。由于老人长期卧病在床,儿女又必须上班工作,老人就被儿女送到了怡心爱老家园。“平时一个人在家,现在身边有伴一起看电视聊天,又有专人照顾,身体状况比之前好了很多。”李建才说,儿女们也会经常来看他。在怡心爱老家园,像李建才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

记者了解到,怡心爱老家园属于公办民营,由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场所,由私人进行运营,现有12名老人入住。该养老机构共有50张床位,除了提供膳食供应、生活护理外,还提供康复保健、娱乐休闲等服务。“我们现在也在探索为失能与半失能老人送饭上门的服务模式。”怡新爱老家园的工作人员邹积义告诉记者。

“由于大型养老机构都地处偏远,儿女看望老人不方便,鲸园街道办事处就将闲置的地方建成了养老院。”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怡心爱老家园可以说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养老院的结合体。据了解,依托社区平台,我市建成了8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中短期养老服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设施建设是我市重点推进的内容。目前,全市已新增养老床位2400余张,各市区已建成5处县级福利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总床位4000张,荣成市、工业新区正在建设中。到明年年底,每个市区都将建有一处不低于2.5万平方米的县级福利中心和1000平方米以上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

民间资本丰富养老模式

11月14日上午,在荣成市盛泉老年公寓,记者遇到在此安享晚年的老人梁振忠。梁振忠是辽宁人,今年83岁了。“我是去年5月份来的,这里条件好,空气好,很适合养老。”梁振忠告诉记者,在老年公寓里,社区医务室、老年保健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书画室,老年大学等设施一应俱全,梁振忠住的非常舒心。

盛泉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民办养老机构,今年5月,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是全国养老服务进入资本市场的首家公司。据了解,该公寓现入住老年人480名,今年年底入住老人预计超过800名。

据悉,为了鼓励社会养老力量参与社会养老事业,今年3月,我市出台《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设立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按照省市县1:1:1的比例进行资金配套,对养老机构进行运营补贴和床位补贴。在政府的鼓励下,我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丰富了现有的养老模式。

11月20日,记者来到文登市张家产镇时,瑞云祥养老院正在建设过程中。据了解,瑞云祥养老院占地35亩,将打造成一家综合型的养老机构,建成后可容纳500余名老人。养老院将设立专门的门诊,为收养失能半失能老人作保障,能自理的老人也可以在这里安享晚年。养老院还设有80亩的生态种植园和50亩的养殖基地,自供自足。为了抢得“夕阳”商机,一些房企也开始加入养老队伍。位于乳山市银滩东方国际养生园项目,就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需求,在商品房建设中采用无障碍设施,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尝试养老产业化。

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通过土地置换、费用减免、运营补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3.7亿元,新增床位1600张,形成公办、民办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地处威海经区的海大老年康复中心,即是由企业通过购置原有老年公寓,依托医院医疗资源兴办的医养结合的福利机构。

农村兴起“抱团养老”

城市居民的养老方式有了新的可选择方式,农村养老又有哪些新变化?

11月20日上午,在乳山市南黄镇南黄村互助幸福院里,10余名老年人正在活动室聊天、看书、下棋,还有一些老人在院子里打扫卫生。“村里的老人可以免费住在幸福院,愿意在这里吃饭的老人,从家里拿来米面菜大家一起做。”已经入住互助幸福院的姜先生告诉记者。幸福院里没有专门的养老护理员,旁边紧挨着的敬老院和养老院的护理员,经常过来帮忙。据该幸福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1月20日,南黄村互助幸福院已经入住42名老人。

南黄村互助幸福院的养老模式目前正在全市推进。乳山市民政局副局长郑永刚告诉记者,农村幸福院实行入院老人自我管理,老人的衣、食、医由其自行负担。农村幸福院虽也有护理员,但是主要采用的还是互助养老的模式,即体格好的照顾身体弱的。入住老人仅需要交300元左右的成本费,就可以在这里吃、住、娱乐。幸福院不远处还有一块小菜园,老人们还可以种菜自用。据了解,乳山市民政局今年规划建设32所互助幸福院,其中16家正在建设过程中。

乳山市下初镇紫金社区的农村幸福院也已经竣工。“这个幸福院供胡家口村、上草埠村、下草埠村三个村的老人养老,2014年春便可以入住。” 乳山市下初镇胡家口村支部书记刘德告诉记者,紫金社区的三个村共有居民1300余户,70周岁以上老人有106人,其中很多都是空巢老人。“由于养老院收费高,子女去探望也不方便,很多农村老人都不愿去住养老院。”刘德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了解决农村留守、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同时也使养老“离家不离村”,今年10月,我市全面启动了农村幸福院的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38处农村幸福院,年底前将建成129处。力争2015年底,全市2500余个农村社区中半数以上都建有一所农村幸福院,基本实现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半数以上农村社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养老院 社区 农村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