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章丘3家乡镇卫生院托管敬老院 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来源:新华网山东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显,乡镇敬老院作为广大农村仅有的社会化养老设施,其生存、发展也正面临着种种挑战。◆今年初,山东济南章丘市率先在圣井镇、绣惠镇和水寨镇实施乡镇卫生院托管敬老院,在整合现有医养资源,实现医养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

原标题:济南章丘卫生院托管敬老院 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显,乡镇敬老院作为广大农村仅有的社会化养老设施,其生存、发展也正面临着种种挑战。

◆今年初,山东济南章丘市率先在圣井镇、绣惠镇和水寨镇实施乡镇卫生院托管敬老院,在整合现有医养资源,实现医养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

卫生院托管敬老院

自去年10月开始,章丘市先后在圣井镇、绣惠镇和水寨镇,开展乡镇卫生院托管敬老院试点,由卫生院派驻大夫和管理人员负责敬老院的日常运营,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

11月25日,记者所到的3家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有的仅为一路之隔,有的是一墙之隔,区位优势明显。托管后,3家敬老院已基本完成了房屋修缮,水、电、暖等管道设施的改造工作,老人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家乡镇卫生院均派驻大夫在敬老院24小时值班,为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天“查房”,定期体检。

圣井中心敬老院入住老人由10名增加到了35名,绣惠镇敬老院入住老人由8名增加到了44名,水寨镇敬老院有10名老人入住。

“拓展卫生健康服务空间,解决敬老院老人的医疗问题。”章丘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杨照东认为,医养结合模式打破了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的界限,实现了现有医养资源的有机整合。

公办敬老院需向社会开放

乡镇敬老院是农村唯一的公办养老场所,由政府出资建设管理运行,承担农村五保户老人、低保老人的养老。随着农村老人增多,养老正在由个体向群体扩散、由单个家庭向社会化传导,农村社会化养老的供需矛盾也日益显现。

然而,敬老院入住率不高、资源闲置、运营效益低的问题突出。据记者调查,圣井中心敬老院有床位88张,还空出50多张。水寨镇敬老院可以住30多位老人,目前还有20多张空余床位。

按现行政策,只有五保户、低保户才能入住乡镇敬老院,除此以外的老人怎么入住、价格、服务都缺乏应有的标准,敬老院闲置的床位向普通社会化养老人员的开放仍需政策性突破。

据了解,绣惠镇敬老院,政府给予每位老人半吨煤炭用于取暖,实际的消耗量却远远超过这一标准。目前,三家托管的敬老院都有5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医疗费用挂账。

乡镇卫生院托管敬老院,担负了基层政府的养老责任,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运营、成本分担机制亟需有系统性设计。杨照东认为,对于五保户老人,民政部门按每人每年5400元的支付标准仅够老人基本的住宿、吃饭,医疗、精神生活等费用则没有着落。

在当前的消费水平下,如何在乡镇政府和卫生院之间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新农合报销和社会救助之后的费用分担机制,尚无可以借鉴的模式。

农村养老需全社会参与

农村养老首先面临费用问题。据记者调查,目前章丘市托管的三家乡镇敬老院,对非五保户老人的收费在900元/月至2000元/月不等,这一价格已远远超出农村老人的支出能力。

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农村老人更是“想都不敢想”。章丘一家纯社会资本兴办的敬老院,生活自理的老人的收费标准达已达到2120元/月,不能自理老人收费更高。高昂的费用将老人“拒之门外”。

同时,在“养儿防老”的观念下,让村民接受到社会化养老机构养老的模式仍需要时日。在农村,子女如果将老人送到敬老院,常被视为“不孝”、受到左邻右舍的指指点点的社会环境一时难以改变。

“农民养老,绝不仅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民政、财政、教育、非政府组织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杨照东认为,“老有所养”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重要标志,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蒋兴坤)(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延亭]

标签:托管 结合模式 农村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