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德州三十余老人齐写“地书”度重阳 “拖把笔”写字


来源:德州新闻网

左手拿着一瓶自来水,右手执着一支海绵笔,以大地为纸,以清水为墨,写出的字与毛笔字一样遒劲有力,这项在山东德州老年人中逐渐火热起来的活动叫做“地书”。10月13日上午8点30分,30多位老人从市区各地相约,来到运河经济开发区的古运河风景区广场,参加“地书”联谊活动,以字会友庆祝重阳节。

原标题:山东省德州市三十余老人齐写“地书”度重阳

左手拿着一瓶自来水,右手执着一支海绵笔,以大地为纸,以清水为墨,写出的字与毛笔字一样遒劲有力,这项在山东德州老年人中逐渐火热起来的活动叫做“地书”。如今,它已经成为公园、广场里一道赏心悦目颇具文化韵味的风景。通过写“地书”,老人们不但锻炼了身体,也书写着晚年的幸福生活。

10月13日上午8点30分,30多位老人从市区各地相约,来到运河经济开发区的古运河风景区广场,参加“地书”联谊活动,以字会友庆祝重阳节。

30余位老人写“地书”会友

10月13日上午8点30分,记者来到运河经济开发区古运河风景区公园。从大门进去,就看见三十余位老人用一米多长的笔在地面上“挥毫泼墨”。与众不同的是,老人们用的“毫”是海绵,“墨”是清水。

这些老人书写的大多是优美的诗词,三十多人同时“挥毫拨墨”,场面很是壮观。据了解,老人们每天都不约而同来到这里练习“地书”,锻炼身体又切磋技术。

“写好'地书'并不容易,它需要手、脚、头并用,去领悟每个笔画。老年人每日写'地书',记忆力会得到锻炼。”已经练习"地书"5年之久的杜延林说,由于练"地书"要默写,平时要背诵许多诗词与古文,现在他可在地上默写上百首诗词和十多篇古文。

李忠岭是这次联谊活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在此写“地书”的人基本是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这次联谊活动主要是以“书”会友欢度老人节。

节能环保,自制“毛笔”

今年64岁的付建志老人退休于教育系统,一直练习“毛体”书法的他对“地书”情有独钟。他说:“练习‘地书’既省钱,还节能环保。”

说到练习“地书”的毛笔,付建志拿出自己练“地书”的一支笔向记者展示,他说“从外观看写‘地书’的海绵笔和普通毛笔没什么区别,但我这支笔用的制作材料花不了5块钱。一根PPC管子做笔杆,把海绵扎起来当笔尖,一支经久耐用的'地书'笔就做好了。”

“广场上的大理石板面是用不完的纸,清水是用不完的墨,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秦向明今年66岁,他是铁杆的“地书”爱好者。“只要有平整的石板就能写,而且水写在地上一会儿就干了,也不会影响环境,还很环保,这样我走到哪里就可以在哪里写,既练了书法,也锻炼了身体。”低头写字的秦向明乐呵呵地说。“市场上有卖写'地书'用的海绵笔,市场价不等,贵的可以买到70多块钱,便宜的也得30块钱。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制海绵笔。”李忠岭介绍说,因为"地书"既节俭还低碳环保,而且书写时不用笔墨纸砚和案桌,越来越多的老人喜欢上"地书"活动。

4斤重“拖把笔”写大字

在古运河风景区广场,还有一位大家熟知的“元老级”人物,他就是72岁的左金岱老人。与其他老人用的海绵笔不同,左金岱用拖把自制了“毛笔”。“拖把吸水,而且弹性很好,能写出字的韵味。”左金岱介绍说。

记者仔细看了看左金岱手中的拖把,笔杆长约1.5米,笔锋大约30厘米,蘸上水后,重量足有4斤重,对普通人来说要想写出漂亮的字,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左金岱经过一年时间的练习,终于摸索出“拖把笔”的“脾气”,把它使唤得服服帖帖,轻重缓急横竖自如。“现在只要天气好,我基本都会来广场写字。”据左金岱介绍,如今他在广场练“拖把书法”,拖把蘸水,要想写多大就写多大。在聊天过程中,左金岱用“拖把笔”写下了“有德之州”几个隶书大字,每个字占地约有3平方米。左金岱说:“写大字,手、脚、腰和心、脑、气都在运动,这既能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很适合我们老年人。”

据左金岱老人介绍,因为"地书"能弘扬传统文化、低碳环保,而且适合群体广泛,他和一些地书爱好正准备筹建地书协会,以便更好的发展“地书”活动。(靳东群)(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老人 拖把 德州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