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枣庄棚改模式改变拆迁难 政府舍得“钱袋子”让利于民


来源:齐鲁网

原标题:枣庄:棚改模式改变拆迁天下第一难 齐鲁网10月14日讯 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频道《山东新闻》报道枣庄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政府舍得了"钱袋子",最大让利于民,尽最大可能降低回迁房价格,给予老

原标题:枣庄:棚改模式改变拆迁天下第一难

齐鲁网10月14日讯 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频道《山东新闻》报道枣庄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政府舍得了"钱袋子",最大让利于民,尽最大可能降低回迁房价格,给予老百姓合理的补偿,一改曾经的拆迁难题。

这边是推土机、挖掘机拆倒自家老房子的轰隆声,那边是老邻世居们不满的猜疑声,在我省最大的棚户区枣庄市薛城区燕山社区的改造中,率先同意拆迁的老住户刘胜利老人当时真有些招架不住。

老刘:他们都骂。

记者:都怎么骂?

老刘:骂我想巧,他们想给政府谈条件,想多要两个钱。

燕山社区位于枣庄市新城驻地薛城区中心,十多年前就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首当其冲,可因为居民对拆迁条件不满意,拆迁计划几度搁浅。

记者:他们为什么不搬?

老刘:老百姓挣两个钱不容易,一家老小的没房子住,那时候担心(住不起),情愿当钉子户,担心恐怕盖不上。

多年前,枣庄市以煤炭起家,如今慢慢变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长期以来,以矿工和农村务工人员为主的十多万户居民,大约有150多片棚户区,总面积占到全省棚户区的一半以上。薛城房屋征收办公室副主任李秀淮回想起当时的拆迁,不断感叹那时心里就像压着块大石头,棚户区拆迁真是"太难了".

记者:难在哪呢?

李秀淮:因为当时薛城区没搞过拆迁,也没有样板可以示范着,有些户根本不听你说。棚户区改造之初,在当时土地财政依赖症的压力下,全市各部门三番五次研究讨论棚户区改造的焦点问题,最终统一认识,政府不在棚户区改造中获利。全市提出"不求多得,但求变化"的八字方针。不求所得就是不求利益,只求城市面貌的改变。

记者:也就说政府不再想着从拆迁中再挣钱?

李秀淮:对!

枣庄市的做法是,棚户区改造中的土地出让金、契税等各种收益,市级财政全都不要,三年间累计近500亿元。这些钱怎么使用呢?枣庄出台了"拆一补一"的补偿办法,拆多少原住房院落面积,就原地补偿多少楼房面积。原房屋面积不足46平方米的,一律补偿到46平方米,对历史特殊原因而形成的无房产证房,也按有证房补偿。薛城区房屋征收办公室副主任李秀淮:

"确实有一部分生活困难群众,很多历史形成的(事实营业房、无证房等),尽量往政策上靠,能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李秀淮说,面对房产这个老百姓的"命根子",政府舍得了"钱袋子",也让开发商的"小算盘"别拨的那么响。在回迁安置房方面,政府对开发企业所有的规费给予全免,但对他们的房屋开发成本进行核算,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回迁房价格,给予老百姓合理的补偿。

记者:就是说从开发商的利润里再挤出一点来?

李秀淮:对,更多的让利于民。

就这样,刘胜利老人用住了几十年的老屋老院换来两套新住宅,共200多平米:

老刘:没有拆迁之前房子又小,破破烂烂的,现在拆迁以后给了2套(房子)又大又好,很满意。

记者:你觉得赚便宜了吗?

老刘:赚便宜了,指着我自己盖根本盖不起呀。

而面对合理的补偿,刘胜利的老街坊们后来也痛痛快快地搬迁了。"不求多得,但求所变"的思路,让拆迁"天下第一难"变得不再难。

李秀淮:以前老百姓哭着闹着不愿意拆迁,现在一些百姓都问,快点给我们拆吧。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锦伟]

标签:政府 枣庄 钱袋子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