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威海市推文化惠民16件实事 件件暖到群众心坎里


来源: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制胜之道,在实现威海全域一体化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文登市开展“传承中华美德,建设‘仁孝文登’”活动,充分发挥典型作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取得显著的成果。

着眼基层所需

优化文化服务

■实事内容

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辅导工程,培训3400名乡村文艺骨干;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农村(社区)放映公益电影3万部(次);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500场;振兴地方文艺,建设10个区域特色文艺品牌;传承优秀文化,扶持4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一个周五的上午,环翠区东北村居委会的排练厅里,传来一阵字正腔圆、悠扬婉转的《贵妃醉酒》选段。大厅中间坐满了居民,正对着的舞台上,是我市著名的曲艺家江培松老师,她正在教居民学习京剧。

这时,居民杨翠玉提着一兜蔬菜和肉匆匆跑了进来,赶快找了个空位坐下。“我刚去市场买菜,想起今天有京剧课,这不紧赶慢赶地就跑过来了。”她一边急促地喘息着,一边小声说道:“我特别喜欢听京剧,但不会唱。今年社区请来丛老师开了培训班,居民们都可高兴了,我也趁机学学。”

圆了杨翠玉学唱京剧梦想的,是16件文化实事之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辅导工程。“光有场地、有设备还不够,你得教大家怎么唱、怎么跳,这才是完善的文化服务,这才叫办实事。”她感慨地说。

在环翠区启动的“311文艺星火工程”中,计划自2013年起,利用3年的时间组织区文联各协会的文艺专家,每个月到各镇街举办1场文艺培训活动,预计共举办288场,受益群众将达2万余人,培训文艺骨干400余名。

基层公共文化辅导,让农村百姓感到了新鲜,更让他们得到了实惠。今年74岁的工业新区山镇东马格村村民唐爱普,自从学会了佳木斯舞,每天都要到村文化大院里跳一跳。“这么一跳,浑身轻松,感觉自己跟小年轻似的,身子骨比原先强多了。”她笑着告诉记者,“多亏了镇上的王英红老师来教我们跳舞,手把手地教。”

市财政部门年初就安排了预算,保证今年3400名乡村文艺骨干培训经费。上半年,市文广新局开展的文化辅导活动卓有成效,市艺术馆累计完成免费培训辅导群众文艺骨干1300多人,各种针对青少年的艺术培训活动也全面开展。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他们还将派专人继续加大辅导力度,对各市区分批次、分阶段、分内容进行文化站建设及文艺活动培训辅导,使基层文化更加茁壮成长。

8月31日晚,“幸福威海·我的梦———2013威海市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走进文登市双龙街道办九里水头村,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送戏下乡”活动年初计划为全市农村和社区演出500场次,自春节启动以来,由于演出效果好,百姓呼声高,荣成市在提前完成全年计划的基础上,市、镇、村各级协调资金102万元,追加各类演出500多场;文登市充分发挥镇村庄户剧团作用,组织交流演出400余场次,基本实现每年每村一场戏的目标,让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的福利。

自4月份以来,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市区的公园、商场里经常会挂起屏幕,放起电影,精彩的影片引来纳凉、健身市民驻足观看。同样的情况,在全市上百个村庄同步出现。这就是文化惠民的公益电影放映工程,该工程计划每年为村居、社区放映公益电影32880场(次),实现每村每年放映12部影片。目前,全市共有放映队伍108支,每台数字电影放映机服务25个村居,确保公益电影放映覆盖率达到100%。

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为振兴地方文艺,弘扬非遗文化,市委宣传部将打造区域特色文艺品牌和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工作,也纳入实事范畴。

在积极扶持一批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和学艺者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师徒传承成果展演活动和非遗专业知识培训。荣成渔家号子、文登鲁绣、乳山大秧歌等珍贵的特色文艺品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延亭]

标签:文化大院 羊亭镇 文化阵地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