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德州引进高层次人才助推发展 本科生当“首席专家”


来源:德州新闻网

原标题:从本科生到“首席专家” 德州高层次人才引进助推经济发展 德州新闻网讯(晚报记者 孙向林 通讯员 牟永来)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学工业、纺织服装、文化旅游

原标题:从本科生到“首席专家” 德州高层次人才引进助推经济发展

德州新闻网讯(晚报记者 孙向林 通讯员 牟永来)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学工业、纺织服装、文化旅游、城市综合体、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产业,大力引进亟需紧缺的现代产业创新创业首席专家或研发团队(统称现代产业首席专家)……”7月16日,德州市发布了《德州市引进现代产业高层次人才公告》。

从最初的主攻本科生引进,到后来的研究生、博士生,再到申请博士后工作站,现如今又提出引进现代产业创新创业首席专家,不难看出,我市在人才引进的层次和人才的素质都在逐年提高。

A 本科生到首席专家人才层次逐年提高

“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初,德州市人才引进主要是以本科为主,那时候带着企业需求去兰州、西安、东北等高校集中的地方招纳人才。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关于本科生的工作转向了就业安置。德州市的引进人才的层次也慢慢开始向以硕士,特别是博士、专家级人才倾斜。”德州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与人员调配科方学震说,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2两年时间,德州市共引进硕士研究生1439人,专家级领军人物280余人,人才引进的层次越来越高。

据了解,自2008年开始至今,德州市共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这些博士后工作站给我市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首批获批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谷神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的大豆过敏原的生物法去除及工艺优化项目,已获得了具有特异性大豆过敏原蛋白清除能力的目的优良菌株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优化。对已筛选出的具有去除大豆过敏原蛋白功能的微生物菌株进行了酶的纯化及功能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产酶工艺条件优化研究;谷氨酰胺转胺酶高效异源表达的研究项目,已获得了具有高热稳定性、高催化效率的谷氨酰胺转胺酶基因。同时,研究了在食品级表达宿主解脂亚洛酵母中表达谷氨酰胺转胺酶。其中一项博士后课题获得省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资助。

德州市通过积极构建广覆盖、多形式、机制活的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平台,搭建我市招才引智工作的“绿色通道”。

目前,德州市人社局共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省级以上引智示范园7个、留学生创业园3处、人才引进和培养示范基地1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4个、国内人才工作站5个,倡导成立了环渤海37城市人才区域协作联盟,与2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相关组织签订人才合作协议,与中国职协达成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招才载体更加多样,引智渠道不断拓展。

这些专家和科研人员广泛分布于我市各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教文卫、农林水等领域,在高科技项目的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B 15家市级技师工作站优化本土人才

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对全球成长最快的200家公司跟踪调查,令领导最头痛的三大题目分别是:如何吸引高素质人才?如何留住主要雇员?如何开发现有员工的潜能?

其实,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公司相类似,对于经济发展不太发达地区而言,要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没有优势可言,只有留住骨干人才,开发现有人才的潜能,才是正确的路径。因此,我市非常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和提升。

据记者了解,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2013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建立15家市级技师工作站。

技师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本行业(企业)的技师培养规划;采取名师带徒、拜师学艺等多种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等活动,解决关键性生产难题,提升本行业(企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竞争力;参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选拔具有潜质的后备高技能人才或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总结推广较为成熟的技术技能及操作方法,普及应用生产技能;建立技能人才和技能开发成果信息库,展示技能创新成果;为企业生产和技工院校教学实践提供技术技能咨询服务。

这15个市级技师工作站将计划培训“金蓝领”500人;重点实施特色产业、订单定向、技能提升、技能创业、困难群体“五大培训计划”,全年就业技能培训5.5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

C 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助力”引进人才

人才引进工作像卖东西一样,要适销对路才能见成效。只有根据目前我市产业需求来指引人才引进,让引进的人才最大程度发挥潜力和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日,德州市又出台了实施现代产业人才支撑计划的意见,今年起,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学工业、纺织服装、文化旅游、城市综合体、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产业,每年引进30名左右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到“十二五”末,全市重点培植的大企业至少引进1名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建成1个省级以上平台载体;每个县市区与重点高校(院所)共建1处大学(院所)科技创业园。

德州市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以京津济等“1小时交通距离”和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为重点区域,鼓励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德州“1小时人才圈”。各县市区将优选1所重点高校(院所)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规划建设大学(院所)科技创业园。

此外,将整合市级人才、科技资源,把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人才智力高度密集、科技创新高度活跃、现代产业高速发展的“人才特区”。

为保证实现上述目标,市财政每年列支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各县市区按不低于上年度地方财政收入0.2%的标准列支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引进、重大人才项目实施和人才工作表彰奖励。

对引进的现代产业亟需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德州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称号。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每月发放10000元生活补贴,给予100万元科研资助。对新认定或批准的国家级、省级平台载体,分别奖励企业法定代表人50万元和20万元;新获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奖励20万元。

相关新闻:

标签:人才 德州 专家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