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沂南:后禽流感时代 养鸭户逃离后期待“归来”


来源:琅琊网

”  不仅是鸭农满宗存遭遇了要钱难,记者采访中得知,满宗存的四姐夫也碰到了相同的问题。按照养殖场户生产自救、国家政策适当扶持、加工企业集中收购相结合的原则,督促龙头企业履行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和订单。

原标题:透视后禽流感时代:无奈逃离养鸭户期待“归来”

处于肉禽产业链中上游的养殖户,尽管在现有的“合同养殖”模式中,规避了禽苗价格大起大落风险,并获得了敞开回收的保障,但在“禽流感事件”已渐行渐远的现在,资金风险被转嫁、“垫资”养殖、利润微薄等问题却接踵而至,无奈中临沂市的很多养殖户选择了改行。

要账难:“屠宰场周转难转嫁给养鸭户”

在“禽流感事件”最严重的4月份,记者前去造访了曾是肉鸭饲养户扎堆的沂南县界湖街道城东社区,路两边养鸭棚随处可见,但里面却空空如也。23日记者再次赶到此地采访,发现鸭棚闲置依旧,鸭农养殖热情依然处于冰点。在危机时还坚持饲养的鸭农满宗存家中,空空的鸭棚里结满了蛛网。“风暴”过去,他却没选择坚持。

“6月1日卖完新一棚鸭子后,除忙了几天麦收外,就是忙着讨账了。”朴实的中年汉子满宗存谈起这一个月的经历,满脸的无奈。按照与肉鸭屠宰厂签订的养殖合同,在肉鸭出栏十日内必须结清养鸭款,但已时隔二十多天了,鸭款却迟迟兑付不了,“不光这一批鸭款没有着落,连上月出栏的鸭子还有4000多元没有给呢,算起来都俩月的鸭款没结清了。”

不仅是鸭农满宗存遭遇了要钱难,记者采访中得知,满宗存的四姐夫也碰到了相同的问题。“每次打电话,放鸭苗的负责人都说尽快安排。实际上加工好的白条鸭积压在库里,屠宰厂资金周转不开了。即便有点现金,他们也是优先考虑买鸭苗和饲料,我们鸭农成了‘垫资’养殖,资金压力转了一部分让我们扛。”满宗存说,眼下正值农忙的时候,买种子、化肥都需要钱,孩子考学的学费也要筹备,真是愁人。

经过考虑再三,23日中午,满宗存与四姐夫商量,决定一起上门要账。两人最终找到了鸭厂经理,也仅支取了前一批肉鸭出栏未结清的尾款。

白忙活:“辛苦一季,不如打点工挣钱”

对于近年来养殖业的兴衰,特别是禽流感造成的“灾情”,满宗存有切身的感受。“2011年肉鸭饲养最红火时,社区周边建起了上百个鸭棚,但现在还在饲养的却不足10个鸭棚。开春以后,俺们全村就剩下俺们一家还在养了。”

23日记者再次走访时,满宗存则告诉记者,“禽流感过后影响依然很深,本地屠宰厂屠宰的鸭子仍大量滞销,饲养合同给出的养鸭补贴也越来越少,6月初卖完最后一批鸭子,我也选择了停养。”

采访中,满宗存拿出了今年春节前和5月份两份放养肉鸭合同。“节前每只达标的活鸭补贴在1.3元,5月份这批仅有0.8元了。”据满宗存介绍,当地养殖户饲养的多为小鸭,生长周期在25天至30天间,肉鸭厂提供的的鸭苗定价为每只3.6元,饲料每袋在120元左右,成品鸭的重量要求在1.25公斤到1.8公斤之间,轻了或重了都要在收购价基础上降价。

“尽管鸭苗、饲料、兽药都是厂家出的,但鸭棚、水电费、取暖费、人工费都得我们养殖户出,6月初出栏的那批我自己垫资了3000多元,算起来辛苦一季也就挣个补贴钱,但6月份给的补贴款又降到了0.7元一只,这就说明赚得更少了。”满宗存坦言,能赚个“补贴钱”的前提是管理得当,假如碰上疾病疫情出现大面积死亡,辛苦一季白忙活不说,还得搭进去不少,“同样是辛苦,真不如出去打工赚钱多。”

 

不得已:“看情况再定是否接着养”

早年间,作为村里外出打工带头人的满宗存,有着一身泥工、瓦工的手艺,眼见受“禽流感事件”影响,养殖赚钱越来越难,他又想到了重操旧业。

“以前跟我学徒的人,现在在市里干一天贴地板砖的活,赚个三五百元很正常,我这担着风险辛苦一季还不如他们赚得多。”尽管年龄已大,身体也大不如前,但满宗存还是决定暂停守在家门口的养鸭活计,寻找外出打工的机会。“鸭棚我留着,今后看情况再定是否接着养。”

采访中,记者又见到了曾经的养鸭户满玉升。“现在肉鸭厂的销路不好,村里不少之前养鸭的同行都出去打工了,既赚钱还省心。”满玉升告诉记者,自家占地三亩多的鸭棚荒了半年多,他已着手改行养獭兔,等肉鸭行情好转后再考虑重操旧业。

家禽存出栏量双双大幅下降临沂真金白银救市减损  

据市畜牧局一季度末统计,从4月24日对全市家禽业调查情况看,家禽业养加销环节呈现急剧下滑趋势,形势比较严峻。在养殖环节上,全市肉鸡存栏2094.28万只,比疫情前下降25%;肉鸭存栏3822.78万只,比疫情前下降16%。多数企业为保住合同养殖户和生产工人勉强维持生产经营,但已举步维艰。

面对家禽业的困难形势,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引导行业生产自救。全面落实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扶持家禽业稳定发展的通知》中出台的各项政策,保护好种禽和加工龙头企业。落实国家蛋鸡、肉鸡“菜篮子”项目,确保扶持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按照养殖场户生产自救、国家政策适当扶持、加工企业集中收购相结合的原则,督促龙头企业履行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和订单。发挥家禽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作用,鼓励企业在保本情况下集中宰杀、加工、储存,帮助农户渡过难关。建议采取安徽做法收储禽类产品,每储存1吨禽类产品给予50元损耗补贴,连续补贴3个月,并给予收储资金50%贴息。加强对企业兑现合同、订单情况监督,并与享受有关扶持政策挂钩。

记者 杨帆 何青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宗存 养鸭 养殖户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