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裂缝”地震纪念馆北川开放 展示烟台援建物品


来源:水母网

图片来源:水母网 原标题:"裂缝"地震纪念馆北川开放烟台援建者物品展示 水母网5月10日讯(YMG记者李少鹏摄影报道) 昨日上午9点30分,“5·12”汶川特大地震 纪念馆举行升旗仪式

图片来源:水母网

图片来源:水母网

原标题:"裂缝"地震纪念馆北川开放烟台援建者物品展示

水母网5月10日讯(YMG记者李少鹏摄影报道)  昨日上午9点30分,“5·12”汶川特大地震

纪念馆举行升旗仪式,纪念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献身的烈士。同时,命名为“裂缝”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正式开放。

“裂缝”纪念馆展现烟台力量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北川县曲山镇,其主体建筑名为“裂缝”。纪念馆经过2年多的建设和布展,最终在征集到的119860件文物资料中,展出了5230件实物、837张照片。

按照展馆精心设计的顺序,一件件展品将灾难爆发、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场景依次呈现。在展品中,还有烟台援建单位的物品。

在“科学重建创造奇迹”展厅,全国各省市援建单位当时所用的门牌被集中展出,数十块门牌中,“烟台市援建北川前线指挥部”赫然在列。就在这块略带灰迹的大牌一旁,便是烟台援建者所穿的制服、使用的安全帽,将烟台参与北川重建的艰辛定格。

2008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山东省承担援建北川县的任务,烟台则对口支援北川白坭乡和漩坪镇。

接到援建任务后,烟台的建设者们仅用6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白坭、漩坪两乡12个项目的建设,使白坭乡成为北川县曲山镇关内12个乡镇中,第一个完成援建任务的乡镇,白坭小学也成为关内第一个竣工投入使用的学校,创下了令人惊叹的“烟台速度”。

在地震纪念馆通道中间,悬挂着一面由北川县党委政府赠送给烟台援建指挥部的锦旗。上面书写着的“石盘山见证倾情援建安昌河流淌无言大爱”,这也成为对这份援建历程的最好总结。

烟台援建队伍灾区永远铭记

在展览馆尾厅有一张巨大的光荣榜,上面记录着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在密密麻麻的名称中,有两家来自烟台的单位———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和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烟建集团便是北川重建中“烟台速度”的创造者。而烟台疾控中心抗震救灾防疫队则是抗震救灾开始后,山东省第一支进驻北川的防疫队,也是全国第一支驻扎在陈家坝的防疫队伍。

“5·12”地震发生后,北川县陈家坝乡成为三个重灾乡镇之一,就在地震发生后的第八天,这支卫生防疫队就携带价值18万元的消杀药品和器械,进驻已成废墟的陈家坝。

即使在陈家坝因堰塞湖面临重大险情时,防疫队则用一句“你们不走,我们也不走”的坚定答复,与灾区人民一起度过艰难,更确保了陈家坝这个急重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情。

“裂缝”纪念馆整栋建筑的下沉广场和步道缓缓向外延伸,与平缓的草坡融为一体,仅局部露出地面。设计者的真正用意是让建筑在自然之间留下印记,不仅使纪念馆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更闪现出新生和希望的力量。

“敬礼娃娃”只希望平静长大

昨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升旗仪式中,受邀赶来的“敬礼娃娃”郎铮一出现,便立即成为现场焦点。

5年前,当仅有3岁的小郎铮被救援队员从废墟中抬出后,他举手敬礼致谢的照片一时成为抗震救援的经典瞬间。5年之后,郎铮再次面对镜头时,却显露出一丝羞涩。面对记者的不解和疑惑,他的妈妈坦言:孩子并不想成为焦点,只愿意平静的成长。

当郎铮随家人一同参观纪念馆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不时追上来,想采访一下这位感动无数人的“敬礼娃娃”。特别是当郎铮在一张照片中认出当时救出自己的军官“王伯伯”时,更是被话筒和镜头包围。

然而面对伸过来的长枪大炮,郎铮并不愿意多说话,见到有人给自己拍照,他甚至会时不时用双手捂住自己脸。在郎铮的身边,记者看到了《生命的敬礼》的拍摄者、绵阳晚报视觉总监杨卫华。自从拍下这张照片后,杨卫华便跟郎铮成为忘年交,定期都会与他见面。

“郎铮的父亲是警察,他从小就学会了敬礼。当时被救出后,他也是发自内心向救援队敬了一个礼,我也有幸抓到了这个镜头。”杨卫华说。

“其实孩子并不希望成为焦点,只愿意平静地成长。”郎铮的妈妈告诉记者,如今郎铮已经在绵阳一所寄宿学校上二年级,各项成绩都很不错,尤其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擅长跑步和跳远。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纪念馆 烟台 北川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