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30万字家谱历时7年修完《齐鲁卢氏汇谱》面世


来源:潍坊新闻网

编撰者之一卢溏展示《齐鲁卢氏汇谱》 原标题:230万字家谱历时7年修完《齐鲁卢氏汇谱》面世 潍坊新闻网5月10日讯古人说,盛世修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修家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5月3日

修谱意义

提振现代人亲情观念

潍坊文史作家于家干表示,根据他所掌握的情况,潍坊过去的四大家族都在修家谱。郭氏、崔氏、王氏的家谱已经修完,郭氏家谱由10多位老人花费两年时间完成,重新印刷的《郭氏族谱》共有5册,分为老谱和新谱,共记载了30余支、16000余名郭氏族人的信息,涵盖了郭氏先贤528年繁衍生息的内容,信息量巨大,5册书重达16斤。

四大家族中最大的陈家也已下通知修家谱,前不久,陈介祺第五代嫡孙陈建章老人特意从外地赶来,号召潍坊陈氏市民积极参与。于家干说,他本人非常赞同这件事,毕竟潍坊的历史就是由各家各户的家族史组成的。家谱修完之后,潍坊历史的脉络就清晰了。在于家干看来,修家谱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像1937年出生的王善堂先生,2003年退休后,潜心修家谱,最终将昌乐“东山王”氏与潍坊的“张氏王”中断500多年后又续接在了一起。500年后,同族得以再续前缘。

杨宗佑说,家谱、族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蕴藏了传统的家族制度、经济史料、人口问题、人物传记、科举与教育、地方史志等史料,是研究传统中国社会历史必不可少的资料。现代人家族亲情观念日渐淡漠,修家谱能够把人重新凝聚在一起。

应时创新

新元素加入更显实用

于家干说,中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时代,家谱随之留下了旧宗法观念和习俗的烙印。例如,古谱中记载的一些封建礼教、祖宗家法,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现在修撰家谱,应该是一种古为今用、有扬有弃的过程,要坚持撰今而不抄旧。但不能把旧家谱中所有的东西都认为是陈腐落后的,旧谱中很多传统的伦理家训,如孝敬父母、和睦乡里等,就应该保持并弘扬。

卢永欣告诉记者,在整理卢氏材料的时候,他发现很多老家谱的编撰形式不适合现时要求。例如,直系后代用红线标识出来,义子或养子就用紫线标识,没有儿子的直接不写或划黑线。为此,新修撰的家谱就与过去有了很大改变,不管是直系后代还是养子都会写上去,一视同仁。最主要的是,新修撰的家谱将妇女录入,彻底改变人们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有些更为详细的家谱,对妇女的情况还会作详细说明。例如多大年纪嫁入本村,娘家是哪个村等等。

于家干表示,现代家谱中已经注入很多新元素,例如水墨画、人物简介,村庄照片等等,这些在以往的中国老式家谱中都不曾有过。

大忌当记

修谱勿存攀比心态

杨宗佑说,家谱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对一个家族而言,是件大事。修撰家谱需要大量历史文献,还需要到当地考究,后期的校对、印刷、出版需要大量的费用。对于这一民间行为,族内企业家们的资助,成为修谱的主要经费来源。

杨宗佑表示,他不赞同没有资助就不编撰家谱的做法,家谱的种类有千百种,每个修谱者、每个家族,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编撰。修谱不是写小说,是真实严肃地记录一个家族,但现在很多人修家谱的动机,是因为看到别家在修自家不修,很丢面子。或者是看到别家修得好,要想办法超越等。不少地方修家谱还闹出了不少笑话,那就是乱认祖、傍名人、拉关系。姓赵的总想攀上赵匡胤,姓王的总想认上王羲之,而姓孔的都想成为孔子的第多少代孙等等。

杨宗佑说,新修家谱应该在传统家谱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在修谱应往实用性方面考虑,比如在修订家谱中,不妨将家族遗传病史资料详细记录下来,这对后代有很好的提醒作用。(记者 曾庆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齐鲁卢氏汇谱 家谱 万字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