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宁市启动“百姓大舞台” 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子


来源:人民网

美仑美奂的戏曲舞蹈《水袖舞》,奔放的二胡曲《战马奔腾》、高亢的唢呐曲《百鸟朝凤》、优扬的笛子曲《茉莉花》、委婉动听的琵琶古筝合奏曲《渔舟唱晚》……11个专业的舞蹈团队每天都奔波于济宁全市的各个乡村进行惠民演出。

美仑美奂的戏曲舞蹈《水袖舞》,奔放的二胡曲《战马奔腾》、高亢的唢呐曲《百鸟朝凤》、优扬的笛子曲《茉莉花》、委婉动听的琵琶古筝合奏曲《渔舟唱晚》……11个专业的舞蹈团队每天都奔波于济宁全市的各个乡村进行惠民演出。

70多岁的老汉,年轻的农村媳妇,这些最容易与歌舞无缘的人,如今却按耐不住地又歌又舞,唱不尽生活的幸福和欢乐。这是山东济宁市“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创新带来的喜人景象。城里的舞台立起来了,村里的戏台搭起来了,专业剧团来了,百姓歌舞队唱起来了。走社区,进乡村,到大院,大多都能听到笙琴切切,戏音嘹亮。整个“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现在又成了“文化济宁”,成了戏曲之乡、歌舞之城。

“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是济宁市文广新局在文化惠民工作中探索出的新举措,主要包括城区的“市民大舞台”和乡村的“百姓大舞台”。采用群众文艺团体和专业文艺团体相结合,政府文化部门负责搭建舞台,提供音响,组织协调工作,让业余演员和专业演员都能登上这个免费的开放性舞台,展示自我,娱乐大家。从4岁的娃娃到70岁的老人,都可以登台一展风采。各县区也组织起众多的业余演出队伍,人数相当庞大。

在体系的建设中,济宁市总结出了“一个主题,两种模式,三支队伍,四级联动,五个结合,六个到位”的工作思路。(一个主题,即以政府文化惠民为主题;两种模式,即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运作模式和以企业资助或冠名演出为辅助的运作模式;三支队伍,即市县两级文化系统专业团队、各类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队伍;四级联动,即通过组织各类汇演、比赛,使市、县、乡、村四级队伍形成交流互动的局面;五个结合,即与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建设相结合、与政府“一年一村一场戏”送戏下乡工程相结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结合、与公共文化辅导培训相结合、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结合;六个到位,即在实施过程中做到“领导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活动到位、管理到位、督导到位”)。截止目前,市县两级已经全部建立了“市民大舞台”,所有乡镇和部分行政村建起了“百姓大舞台”。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已建成“百姓大舞台”843个,登记造册的各类群众文化艺术队伍1047支(34448人),举办各类演出1万余场。其中,仅济宁市区的“市民大舞台”登记在册的各类表演队伍就达67支,文艺爱好者3500人。先后举办了全市戏曲票友大赛、市直院团惠民演出周、曲艺专场、非遗专场、国庆专场等特色活动,表演的节目有音乐、舞蹈、戏曲等文艺节目,也有太极拳、扇子舞等体育健身项目;有舞龙舞狮等民间表演项目,还有结合当前生产生活方式的表演项目。“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已经在济宁全市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通过“大舞台”的开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重新焕发了青春,例如微山的端鼓腔、邹城的阴阳板、尚寨竹马、任城区的二人斗、鱼台的独杆子轿、曲阜的提灯路舞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得到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尊重尊敬。全社会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认识。(庞 雷)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大舞台 传承保护 惠民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