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费县上冶独有的一种风味面食 高桩馒头


来源:琅琊网

“上冶的馒头——高桩的”,这是流传在费县境内的一句歇后语,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别人眼里或心目中的地位高人一等。清末民初,费县上冶街的高桩馒头在周边城乡名气日甚,流传至今。

原标题:费县高桩馒头 呛入生面梅桩武 笼箅气蒸筋道足

高桩馒头

“上冶的馒头——高桩的”,这是流传在费县境内的一句歇后语,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别人眼里或心目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这句歇后语来源于上冶独有的一种风味食品——高桩馒头。

高桩馒头为面粉蒸制而成。形细高挑,白而光洁,顶部半圆状,底部有眼。层次分明,弹性有劲,香醇可口。

高桩馒头又名签子馒头,因插于竹签之上蒸制而成、外形高挑而得名。也有的地方因其制作过程中不断呛入生面粉蒸出来的馒头硬而筋道层次感强,叫做呛面馒头。其制作历史已逾三百多年。

康熙钦点高桩馒头

相传清初康熙皇帝一次到山东微服私访,行至费县,走了一天,又饥又渴,来到乡村一农户家,见农妇用荞麦面、高粱面、栗子面混合蒸出来的长形的窝头,热腾腾的,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香味,康熙咬了一口,感觉很是香甜,竟一气吃了六七个。

康熙回京后念念不忘,就令御膳房也蒸那种窝窝头,谁知口味比不上农妇蒸的,只得派御厨来山东寻找那农妇求教。于是,这种细高的混合面窝窝头,便传开了。

后来,费县上冶镇有位姓李的师傅,在传统高窝窝头的基础上,改用小麦粉、豇豆粉和栗子粉,经过精和、细揉,精制成高十四五厘米左右的木桩形面坯,插于用竹签制成的笼箅上,然后急火蒸,蒸出的馒头质地松软,富有弹性,洁白如玉,松软而又筋道,甘甜可口,别有一番独特风味,称为高桩馒头。

再后来,李师傅的后人因嫌栗子价格贵,就干脆只用小麦面粉做高桩馒头,居然做出来的馒头色香味并不比原来的逊色多少,于是,高桩馒头传遍整个沂蒙山区。清末民初,费县上冶街的高桩馒头在周边城乡名气日甚,流传至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露露]

标签:高桩 馒头 栗子粉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