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沂南竹泉村:打造生态宜居村落


来源:山东旅游政务网

沂南县铜井镇的竹泉村,以前是一个不足500口人的小山村,贫穷、偏僻、落后。竹泉村旅游扶贫开发以来,村民收入从4312元,提高到14000多元,外出打工的陆续回村,早些年下东北的也要求迁回来户口。

原标题:竹泉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沂南县铜井镇的竹泉村,以前是一个不足500口人的小山村,贫穷、偏僻、落后。从八十年代末,市、县多次派出扶贫工作组,整山治水栽树办厂子,扶贫资金投入也不少,村子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儿童在脏乱破旧的老村中生活。  

2007年,沂南县利用竹泉村清泉、翠竹、古村落的生态和民俗文化资源,走旅游扶贫综合开发的路子,建设体现沂蒙特色、竹泉景观、农家风情,包含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的旅游景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3年景区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00多万元。竹泉村有一半多的劳动力围绕景区实现了非农就业,从事“农家乐”宾馆、餐馆、旅游商品经营、景区内打工等工作,年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竹泉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旅游扶贫开发前2007年的4312元,提高到2013年的14000多元,村集体年总收入也达到40多万元。  

村民住上了新房子,旧村开发成旅游景区,新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新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民安居乐业、满意幸福,村庄的生态环境根本改变,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竹泉村成为游客喜爱的世外桃源,和临近的智圣汤泉、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景区一起,拉动了沂南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竹泉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竹泉村平均海拔172米,村北靠山,东面丘陵谷地,西面河流。村中心有一南北走向的石岭,将村庄隔断成V字型。石岭西侧泉水丰富,竹林茂密。遍地的流水、茂密的竹林,夏季湿润的空气,低矮的居舍,窄而弯曲的道路,充分展现了沂蒙山区的民居特色和传统文化。但村民依山坡分散居住,道路排水杂乱,环境脏乱差,生活极为不便。村西泉水汇集而成的水沟,因夏季雨水较多,经常溢出流入村庄。村里虽然早有规划,打算将村庄搬迁到旧村西边既平坦又交通方便的地方。由于绝大多数村民经济基础薄弱,不具备搬迁的财力。整体搬迁、整体开发成为大多数村民盼望多年而无法实现的愿望,旅游扶贫综合开发为竹泉村提供了一个改造的绝好良机。  

安置新村建设2008年4月动工,一期8月交付使用。新村按照高标准规划设计,分为中青年、老年居住区和商业区,共建设平房15排147户,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投资2600万元;建设广场一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所有道路都完成了路面硬化,面积9000平方米;安装路灯60盏,家家通了自来水,建有水冲厕所、沼气等配套设施,并栽植绿化树木。新建的竹泉村,院落成排成行,住房宽敞明亮,街道宽阔,车辆进出方便,成为深受村民欢迎的宜居村落。  

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由于没有滥砍乱伐,加上精心的管护,旧村内竹林面积逐步扩大,品种逐年增多。加强了景区控制区周边地下水的无序开采,景区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村西原有的臭水沟变成绿柳垂阴、鱼虾戏水的景观河道。村内涌泉流水、茂林修竹、水伴路行、竹伴水生的景观格局进一步优化。  

村庄的文明水平大幅度提高。优美的居住环境,经济收入的增加,村民吃住行、言谈举止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游客的增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村民的农副产品再不用愁卖了。沂蒙老区的淳朴和现代商业文明融合,村庄展现了勃勃的生机。  

集体和村民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富裕之路。旅游扶贫开发,对规划区内的农民土地采取了租赁政策,土地、停车场、竹林、商业摊点集体每年收入40多万元,旅游税收增长额的5%还奖励给村。集体和村民不仅有了旱涝保收的稳定土地收入,景区建设、管理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少村民从事旅游纪念品、农副产品销售、“农家乐”餐饮服务。旅游带动了竹泉村的经济发展。组织农民从事餐饮、住宿、购物、采摘、农耕体验等为游客服务的临沂市第一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就在竹泉村成立。  

实现“三个突破”,积极创新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  

竹泉村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搬迁、多方受益”的新路子,成为山东省第一个逍遥游示范点、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落、第一个搬迁安置速度最快的景区,被山东省旅游局誉为“竹泉开发模式”。开发中主要是在规划、资本投入、村庄建设上实现了大的突破,创新了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  

经典创意的大规划。坚持“高标准、做精品”的理念,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对竹泉村进行了详细考察,围绕“山、水、竹”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成为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落。  

吸引民营资本进行旅游扶贫综合开发。走旅游扶贫综合开发的路子,吸引民营资本投入竹泉村开发建设。青岛龙腾置业集团投资3.56亿元开发建设竹泉山水风景区,包括竹泉村、桃花洞、红石寨三个特色各异的景区,保证这一区域内独特资源充分发掘利用、相得益彰。  

建设两个“新村”。竹泉村清泉、翠竹、古村浑然一体,景观独特,但生活基础设施落后,改造难度大,因此,开发建设两个“新村”:村民从老村搬出建设作为景区的新竹泉村和安置搬迁村民的竹泉新村,彻底解决景区的开发空间和村民的安置、发展问题。  

做到“三个结合”,实现多方共赢  竹泉村的旅游扶贫开发,做到了“政府引导、协调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项目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旅游产业发展与群众致富的有机结合”,既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优化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政府引导、协调、支持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发挥政府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引导、协调与扶持的作用,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坚持不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政府受益可以减少甚至是零受益,最大限度的让利于群众。专门成立竹泉村旅游扶贫开发建设指挥部,最大限度地为旅游扶贫开发提供优质服务。总投资近亿元的香山河流域治理、沂蒙生态大道、沂蒙泉乡大道、景区沿线环境治理等工程,极大的改善了竹泉村的周边环境。政府的全方位支持,激活了旅游投资市场,民营资本敢于大投资。  

旅游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竹泉安置新村整体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在实现简陋石墙住房向四间正房两间偏房新居改变的同时,用电、用水、照明、道路、绿化、卫生厕所等设施也进行了配套建设,竹泉安置新村成为规划整齐、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的生态宜居村落。  

旅游开发与群众致富的有机结合。积极鼓励群众参与旅游扶贫开发建设,带动群众致富;在景区管理服务人员聘用上,优先选择当地群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劳作、采摘等农事体验项目,增加农民收入;建设与景区风格协调的“泉上商业街”,为村民提供旅游商品销售、餐饮服务经营场所;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发展“好客红嫂人家”农家乐经营户45户。竹泉村旅游扶贫开发以来,村民收入从4312元,提高到14000多元,外出打工的陆续回村,早些年下东北的也要求迁回来户口。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露露]

标签:竹泉村 旅游扶贫开发 宜居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