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青州王坟镇迎来金秋山楂大丰收


来源:潍坊新闻网

”老金说,合作社的山楂除了送到当地的加工厂,还有部分颜色纯正的要进行山楂干红酒的生产,价格肯定还要翻好几番。”赵女士感叹说,现在孩子上学、零花的费用都挺大,一年的山楂钱可以够孩子的花销了。

原标题:青州王坟镇几乎家家种山楂山区挂满"红灯笼"

山上晾晒的山楂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金秋时节,乡间地头随处可见挂满“红灯笼”的山楂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山楂林被砍伐掉,如今山楂红似火的景象只能在山区才能见到。作为全省山楂产量最高的乡镇之一,青州王坟镇眼下正是山楂采摘与销售的旺季,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来这里或收购或出售山楂。当地村民几乎家家种山楂,靠着山楂的收入,有的农户供三个孩子上完了大学,有的正在用山楂挣来的钱供孩子花销。10月18日,记者来到青州市王坟镇,感受这里山楂收获时果农的甘苦。

现场

收山楂的车排起长队

10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州市王坟镇一座标着“涝洼”界的石桥上,这是一个三岔口,比起城市里宽阔的路面要窄得多。可别小瞧这个小小的三岔口,来往的车辆排成了队,一车车拉着山楂的大货车向镇外驶去。在路边上还有几辆正在收购山楂的三轮车,上面的袋子敞开了口,露出了红彤彤的山楂果。

“这里山楂是最多的,每年都到这里收。”正在收购山楂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果子品质不太好,个头比较小,价格偏低。她收购的是品质不太好的山楂,一斤6毛钱左右。货车司机张先生刚从辽宁来王坟,路上走了十五六个小时。“现在已经收购了6万多斤,还有一辆车在前面的加工厂里没有卸完车。”张先生说,他收的货直接送到加工厂,收购价每斤7毛多,这个价格算比较好的。

“现在山楂差不多已经收完了,山里还有一小部分没有收的。”涝洼村一名村民告诉记者,现在进山还能看到山楂果。记者沿着王坟镇东的一条路走了下去,在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中看到了一小片还没有收获的山楂。这片山楂大约有十几棵山楂树,红彤彤的山楂果挂满了枝头,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娇艳。

在博临路旁开饭馆一名老板告诉记者,王坟镇山楂在全国是出了名的,“这里是山楂交易集散地,每天早上五点多到九点左右,很多河南、东北、陕西等地的外地客商开车往这里送山楂、拉山楂制品。”他告诉记者,王坟种山楂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几乎家家户户都种,“20多年了,我们种的山楂几乎没出现过卖不出去的情况。你看路边那些加工厂的牌子有多少吧,山楂摘下来就直接送到加工厂里去了,当地种的都满足不了加工厂的需求,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外地人往这里送山楂了”。

据了解,王坟山楂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亩产量8000吨,每年都要从附近县市和周边省份收购6万吨山楂进行再加工,年产山楂系列制品12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被誉为“中国山楂制品第一镇”,该镇现有山楂加工企业约140多家,生产的山楂制品包括山楂饼、山楂糕、山楂果脯等多个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山楂增值。

果农

有了合作社不愁销路

说起自己的山楂果树,王坟镇许家庄村的金德功可谓感触颇深。“我从包产到户,也就是1980年左右开始种山楂,到现在种了30多年。”金德功说,他种的山楂树一直是300多棵,每年都能收入1万多元。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百姓有句话,‘一个山楂一块砖’。那时候一斤山楂能卖近2块钱,一个山楂就近4分钱,那时候一块砖也就卖3分钱。要是没有这300棵山楂,我们家也不会出三个大学生。”老金笑着说,“山里土地不好,种庄稼不行,没有这些山楂树,拿什么换钱供孩子上学啊。”就因为这,即使山楂便宜到一斤才卖3毛钱的时候,老金也没舍得将树砍了改种其他果树。现在,他最小的女儿也即将大学毕业了。

“种山楂就要种好,多出商品果,这样才能挣钱。”老金说,今年山楂质量不好,卖统果一斤才7毛钱,如果质量好,可以挑商品果的话,价格就能翻番,所以管理好山楂树尤其重要。“山楂树3年才开始结果,5年才进入盛果期。山楂树寿命非常长,一般能活100多年,如果管理好的话能活200多年。一棵山楂树的平均产量在80-100斤,最大的树能产近200斤。地越好,山楂越长不好。山楂适宜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所以山上的山楂比平原的山楂色泽要好,果实又大又好吃。”老金说。

2007年7月1日,老金成立了清风寨山楂发展合作社,对社员的山楂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1996年到2003年左右是山楂销售最不好的时候,因为种的人太多,都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又不会进行深加工,造成山楂的质量价格都偏低,很多平原地区的种植户都把树砍了。”老金说,在合作社里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山楂种植进行技术指导,销售的时候也有专人上门,这样山楂的品质有了保证,销量自然也就不愁了,“现在合作社覆盖了22个村,社员从开始的158户发展到了863户,合作社里种的最多的要属临朐的一户,种了近3000棵,光他一户一年就能产30万斤。”老金说,合作社的山楂除了送到当地的加工厂,还有部分颜色纯正的要进行山楂干红酒的生产,价格肯定还要翻好几番。

加工

手工一天能切200斤

据了解,新鲜的山楂采摘下来之后,主要有三种销售方式,一种是卖给当地的果品加工企业,一种是加工成山楂干红酒,再有一种是种植户在家自己加工。而王坟镇是目前唯一保存着手工切片传统的地方。

18日下午,记者在老金的带领下来到位于许家庄村的清风寨,沿着蜿蜒的盘山路一路上行,拐了两个弯后,就看到山路一侧铺成了一条红白相间的山楂片之路。伴随着迎面而来的山风,一阵阵酸甜的山楂味扑面而来,山路两侧的山石间摆放着上百个铁筛子,筛子上均匀地晾晒着切好的山楂片。抬眼望去,蓝天白云下群山环绕,成片成片红白相间的山楂片配上近处的绿草以及挂满橙色“小灯笼”的柿子树,组成一幅色彩亮丽的秋日山景。

在一排排晾晒山楂片的筛子之间,有两名村民正在忙碌着,用剪刀将圆滚滚的山楂两头剪开,剩下中间的一片后,将山楂核用剪刀头挑出来,四五剪子下去,一个山楂就切完了。

“我们村里的人一般都是在家里切片,然后在家里晒,我们家是唯一一户在山上切片的。”许家庄村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山上阳光好,透风也比家里好,一般四天左右就能晒好了,现在这些切好晒着的差不多有四五千斤,除了用手工切的,还有专门切片的机器,“一般大的山楂用手切,稍微小点的直接用机器切,这样一天下来能切两三千斤。”赵女士说,手切得慢,一天能切200斤左右,但是价格比机器切的一斤要贵一二元钱。

赵女士说,虽然她种山楂有二十多年了,但面积不是很大,每年都需要从外面收购山楂,“现在才收了2万多斤吧。”赵女士笑着说,她早上一般从6点切到10点左右,下午三四点钟再上山切到天黑。“我们两口子剪山楂一天能挣200多元,跟出去干建筑其实差不多。”赵女士说,从山楂摘下来到最后切完晒好,得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干完之后他们还得出去打工赚钱,“光山楂一年能给我们家带来七八千元的纯收入。”赵女士感叹说,现在孩子上学、零花的费用都挺大,一年的山楂钱可以够孩子的花销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露露]

标签:红灯笼 山楂树 1980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