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问道武当山 感受道教渊源文化


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武当“太和”情缘 远离俗尘欣然自得 武当山 去武当山采风之前,就查过许多资料。比如武当山的名字,原名太和山,那么在唐代以前,是叫武当山还是太和山?在“非真武不能当之”流传已久的明代,为

武当山

然后便在正在整修的大殿内看到一位中年道士。

以前看古书,常形容道士是“貌若古柏”,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意象,看到这位道士时,我心中便油然闪出了这四个字。一下子被那股气势感染,上前小心翼翼地问:“道长,能给您照个像吗?”道士笑笑,很随意。于是就照了。

照片上的道士年纪应该在五十岁上下,须发皆漆黑如墨,蹲在大殿一角,很用心地在雕刻一把木剑。这木剑,也许是一把神鞭或者宝杵,应是神像所用的法器吧,因为明显很大,雕饰也很精细。五龙宫所在地极为偏僻,在那空旷的大殿中,他很专注地雕着木剑,脸上居然有一抹欣然。

远离俗尘,欣然自得。或许,这才是太和之境。

由此想到武当山那位著名的高道张三丰。因为武侠小说的缘故,张三丰成为现代人最为熟悉的高道之一。据说他生于南宋,元明之际隐于武当山,并预言“此山异日必大兴”。因为名气太大,从朱元璋到建文帝,再到朱棣,都曾下诏遣使求访他。朱棣甚至很虔诚地在武当山给张三丰专门修建了遇真宫,塑真人像,派专人打扫,但张三丰就是隐而不见。张三丰,成了明初几个皇帝心中永远的梦。

在宋代,还有一位在武当山隐修过的著名高道,他就是陈抟老祖。他本身也是个身怀济世之念的学者,同样是几次拒绝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召见,最终还是被太宗非常勉强地拉到了汴京。陈抟留京数月,作辞别诗云:“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让宋太宗不得不送他回山。

繁华笙歌,在高道的耳中都是“愁闻”、“闷听”,他们更喜欢的则是空山中闲在的鸟鸣。

来这清幽境地放下浮躁、融入和谐社会勇于担当。于是,太和,离我们越来越亲近起来。

相关新闻:

标签:武当山 感受道教渊源文化 太和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