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夷茶博园:看岩茶史话品茶乡古韵
2013年12月12日 16:08
来源:中国网 作者:冷竹
岩茶史话园区分为“远古的记忆”、“汉晋遗存”、“盛唐佳话”、“两宋风采”、“元代御茶园”、“ 明代散茶”、“清代乌龙茶”、“民国茶业科研基地”、“当代武夷茶的新崛起”等9个片区。
原标题:冬日闲逛中华武夷茶博园:看岩茶史话品茶乡古韵
中华武夷茶博园
远古的记忆、汉晋遗存、盛唐佳话、两宋风采……走进中华武夷茶博园,在左手边,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刻有“岩茶史话”四个大字的大石头,这一部分,也是茶博园的一个主角,一个一个片区内容看下去,共有9个片区,应该是很花时间的了。
可惜,在这个冬日的这一天,出门的时候,没有给自己带上一壶或一杯岩茶茶汤。不然,在暖暖的太阳底下,一边喝一边看,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行行走走间,是不家喝工夫茶的,倒是可以在出发前,把泡好的岩茶倒入壶中或杯中,如果打算直接在杯中或壶中泡岩茶,建议量不要多,以免太苦。
在键盘上敲下这些字的时候,倒是想起了老家的大壶茶。往陶制的缸里,扔进一把茶,滚烫的水浇下,凉了的味道也清甜。
岩茶史话园区分为“远古的记忆”、“汉晋遗存”、“盛唐佳话”、“两宋风采”、“元代御茶园”、“ 明代散茶”、“清代乌龙茶”、“民国茶业科研基地”、“当代武夷茶的新崛起”等9个片区。选取与武夷茶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献和诗词歌赋,以浓缩、特写、实景陈列的手法,集中展示武夷茶悠久的历史、博大的文化、精深的工艺。
从远古的记忆到“汉晋遗存”,蕴含着茶乡古老的历史;“晚甘侯”、“ 蜡面茶”传颂着盛唐佳话;斗茶、分茶显示了两宋风采;“御茶园”、喊山台记录着元明时期的亮点;乌龙茶在清代崛起,大红袍在现代闪光……一部岩茶的史话,凝聚着武夷茶文化的精髓,激荡着岩韵的风姿。
1、远古的记忆
关于茶的起源,武夷山有很多优美的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彭祖率彭武、彭夷开发武夷山,首创茶园;古越的首领武夷君被世人喻为地仙,以干鱼和茶供奉。远古的记忆,扑朔迷离,却又耐人寻味。
2、汉晋遗存
秦汉时期,武夷山为闽越所居,在城村闽越王城遗址出土的众多茶具表明:饮茶之风在汉代的闽越族中就已盛行。大诗人苏东坡的一篇叶嘉传,讲述了汉武帝与武夷茶的故事。关于东晋王肃品饮“森伯”的记叙,给我们留下了探寻早期武夷茶名称的蛛丝马迹。
3、盛唐佳话
大唐盛世,是武夷山茶文化的第一个兴盛时期。通过文人墨客的咏诵,“晚甘侯”、“ 蜡面茶”、“擂茶”等武夷名茶赢得了世人的青睐,连茶圣陆羽晚年也慕名前来。据传,茶神卢仝的《饮茶歌》亦为武夷茶而作。唐代的饼茶和擂茶今已无存,但其传统工艺却在武夷山代代相传。
4、两宋风采
宋代,是武夷山茶文化的第二个兴盛时期。其显著标志有以下几点:建溪龙团开始作为贡品;斗茶、分茶(茶百戏)之风盛行;茶与诗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涌现了一大批茶文化名人,如苏轼、范仲淹、扬万里、陆游、朱熹、白玉蟾等等;遇林亭建窑窑址与茶具充分映证了当时茶文化的兴旺状况;茶在佛寺、道观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养身、祭祀用品;据四川万源县石寓乡古碑记载,宋时武夷茶树已经外传。
5、元代的御茶园与喊山习俗
武夷茶在汉、唐的悄然入宫加之宋时作为建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贡,使之名声日显,元代统治者便将其正式纳为贡茶。监制贡茶的官吏在九曲溪四曲南畔兴建了皇家御茶园,专门制作贡茶。还配置了“通仙井”、“喊山台”,为茶文化的延伸做出了贡献。董天工在御茶园记里说:人们在喊山台上祭毕后,鸣金击鼓,同声高喊“茶发芽!”这通仙井的水就会漫出来。到底行不行呢?我们不妨一起来试一下。
6、明代散茶的改制与外销
随着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罢龙团,改制散茶”诏令的逐步实施,武夷茶逐渐由蒸青团饼茶改为晒、蒸青散茶制法,后期改进为炒青绿茶。炒青绿茶的发展,导致了制茶工业领域里的大革命,促进了武夷茶的大发展。郑和携茶七下西洋,打开了茶叶外销的局面。武夷茶借荷兰商船之助开启了出口欧美的先河,受到外国消费者赞赏,从此走向世界。
7、清代乌龙茶的生产与传播
清代是武夷茶走向辉煌的时代。康熙后期,武夷茶逐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岩茶制作工艺---乌龙茶制作工艺。以大红袍“三红七绿”为典型代表的乌龙茶,以其清和、甘醇的岩韵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厚爱,得到了乾隆“武夷品最佳”的赞许。武夷山下梅、星村等茶埠与晋商合作,北上俄罗斯恰克图、南下泉州借船出海,开通了万里茶路,在中华茶叶外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8、民国茶业科研基地
民国前期,武夷茶仍处于发展和走俏阶段,年销量达45万斤。由于受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日本入侵的影响,战事频繁,销路不畅,严重影响了武夷茶的生产、营销,武夷茶一度处于谷底状态。抗战时期,随着“福建示范茶厂”、“中央茶叶研究所”的内迁,武夷山成了中国茶叶研究和茶叶专业人才荟萃的胜地。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载,当代“中国十大茶人”就有其六在此从事茶叶工作,对武夷茶的传承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9、当代武夷茶的新崛起
建国初期,茶山以户经营,后以互助组形式生产制作,使武夷岩茶恢复发展很快。1958年总产达30万斤,比建国前的1948年增长20多倍。由于受三年自然灾害和左的路线影响,茶山疏于管理,有的废茶改田,1959至1978年的20年间,年产最多的年份才65万斤,增长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政府加强了领导,加大了对茶叶生产扶持,在出口和内销上加强引导,促进了武夷茶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使之傲立于中国茶叶之林。(冷竹)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