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回归传统美味 中秋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来源:第一旅游网

原标题:回归传统味道 品味舌尖中国 平时人们可能已经吃惯了川鲁苏粤等各大菜系,也尝过了泰法意日等各国美食,到了中秋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长期浸淫于现代生活方式的都市人或许也该换换口味,从传统的食物当中追

原标题:回归传统味道 品味舌尖中国

平时人们可能已经吃惯了川鲁苏粤等各大菜系,也尝过了泰法意日等各国美食,到了中秋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长期浸淫于现代生活方式的都市人或许也该换换口味,从传统的食物当中追溯一些民族与历史的韵味了。月饼、肥蟹自不必说,但除了月饼之外,芋头、田螺、南瓜、藕盒等其实也是适合中秋时节品尝的美食品类。

无饼焉言中秋团圆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节必食之品。正所谓“无中秋可以吃月饼,而无月饼则不成中秋”。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至少在宋代就有了。苏东坡有诗可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当今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甬式月饼等富有地方特色风格的月饼也竞相在各地市场“百花齐放”。通常来讲,圆月之夜,月饼会被均匀切成若干份,并按人口数平分,每人都享受一块,象征家庭成员是团圆的一部分。如家中有人外出,便特地留下一份。这种以饮食团聚家人的方式已经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文化习惯。

芋香萦绕月圆夜

古有中秋食芋之习俗。在潮汕方言中,芋头与“胡头”谐音,在蒙人挥戈南下时,潮汕当地就有了将“剥芋皮”叫成“剥胡皮”的习俗。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则有消灾辟邪,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其中所包含的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中秋前后正值芋头的当造期,芋头粉甜滑软酥糯令人垂涎。

花田月下吮肥蟹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太白以一句飘逸悠远之语酿出了良辰好景时的诗意盎然,写意了他豪放洒脱的人生,也吊起了读者们对肥蟹美酒的垂涎之欲。而对待大闸蟹,最好的待遇就是清蒸了它。试想我们拿起从蒸锅中取出的大闸蟹后,揭开蟹盖那蟹黄白肉尽收眼底时的快意,试想一下闭上眼将蟹肉一口口送入唇齿间,令其化为脂肥肉甜的醇厚之意。若能再蘸上精心调制的姜汁醋,再配上些许黄酒,得了,这个中秋绝对完美了。

江南灶头南瓜香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美丽、聪明、善良、勤劳。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八月十五,黄花于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香喷喷、甜滋滋,两老吃了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以祈家人团圆幸福的风俗。

正值鲜螺肥美时

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吃田螺的习俗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

桂香醇酿冷月飘香

不知有多少人的童年是伴随着青瓦巷转角处的桂树飘来的十里香长大的。桂花也以其食用价值被用于制作桂花饼,酿制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那“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浪漫抒怀,就已经能够说明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现如今,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怀想玉兔蟾宫之传说,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

“藕盒”暖香沁人心

“十里荷塘花香藕”,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记者 赵新星 实习生 张珂)

相关新闻:

标签:品味舌尖 回归 月饼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