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西藏本真魅力 诠释“天然去雕饰”


来源:中国西藏网

原标题:还旅游本真魅力 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姹紫嫣红的群花中,清水芙蓉凭着不加修饰的本真姿态,不必争芳斗艳,亦可引人驻足,香远益清。 天然、本真、原始,未必是最美的状态,却是最具

原标题:还旅游本真魅力

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姹紫嫣红的群花中,清水芙蓉凭着不加修饰的本真姿态,不必争芳斗艳,亦可引人驻足,香远益清。

天然、本真、原始,未必是最美的状态,却是最具特色的存在。不需浓妆艳抹也能打动人心的,又何止山水花草,所有追求美的事物都能在保持纯色的同时展现无穷魅力。

将“天然去雕饰”的手法融入到旅游景区中,亦是别具韵味。

西藏遍布崇山峻岭、河湖星罗棋布,旅游美景不胜枚举,已成为最受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迈向现代化、产业化旅游的进程中,众多景区,尤其是自然景区仍最大限度地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面貌,而恰恰是本真的面目,使其不断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观光。从某种角度来说,原生态、天然的美景以及传统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体验是我区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区党委、政府提出不断拓宽旅游内涵、增强旅游竞争力的题中之意。对于自然景区景点来说,“天然去雕饰”,充分发挥本真的魅力,才能让景色长青,避免陷入景区同质化的尴尬。

任何的修饰本就是为使修饰对象变得更好,然而,并不是所有事物都需要人为的修饰。不当、过多甚至是错误的手法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原本纯粹的美。笔者曾在我区某自然景区看到,本来宽阔秀美的湖水中央,突兀地建造着几间模仿园林景区的亭榭,不仅破坏了原本山水相连的连贯美景,这人为的“神来一笔”与整个景区很不协调,颇有画蛇添足之感。对于我区很多自然景区来说,或依山傍水,或坐拥奇景,总有自身先天就具备的吸引力,那么,发展的蓝图是不是应该多些保护和传承的线条,少些刻意和随兴的笔迹呢?

“天然去雕饰”,在刨除多余修饰的同时,隐含着某种必要的自信。扩展到旅游业中,这种自信就来源于准确的定位、合理的规划和清晰的发展思路,自然景区刻意的模仿甚至全盘“复制”的行为,缺少的就是这种自信。景区同质化在现今各个旅游区普遍存在,去修饰、存本真、展特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剂良药。对于自然景区的雷同修饰,只能引发游客一时的新奇感,更多的是给纯粹的旅游体验打了折扣,随处可见的相同“景物”只能引发游客的感官疲劳,长远来看,只能是得不偿失。

自然的景区配上传统的文化才能相得益彰。在很多景区,传统的民族手工艺、代代相传的民间曲艺、保留完善的古籍文献为旅游业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对于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更应该一以贯之地加以保护和传承,保持其纯粹本真的面目。保持本真的魅力,就能使静默的景物“活”起来,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旅游市场化是必经的道路,但并不意味着只有人为修饰才能迎合市场,相反,原生态、天然的旅游景点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游人的目光,传统而古朴的旅游文化也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期待着更多天然纯粹的旅游景区,也渴望着更多的游客能够在西藏得到纯粹美好的旅游体验——旅游的目的在于发现从未经历的美,对于美,或许每个人都各有见解,但纯粹而本真,却是谁都难以否认的美。

相关新闻:

标签:本真 魅力 西藏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