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追寻罗马尼亚昔日自由港苏利纳的辉煌


来源:新华网

不少中国人看过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三角洲神秘而绮丽的风光令无数人向往,三角洲因此成为中国人赴罗马尼亚旅游一个主要目的地。

原标题:追寻罗马尼亚昔日自由港苏利纳的辉煌

新华网布加勒斯特7月11日专电(记者林惠芬)不少中国人看过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三角洲神秘而绮丽的风光令无数人向往,三角洲因此成为中国人赴罗马尼亚旅游一个主要目的地。

苏利纳是多瑙河注入黑海的3个入海口中最重要的一个。这个面积逾14平方公里、仅有约3500名居民的小城有着非同寻常的前世今生。

苏利纳是多瑙河在流经10个国家后,经过的最后一块陆地,是罗马尼亚最东端的城市,也是罗马尼亚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河港与海港的城市。前往苏利纳只有从多瑙河或黑海水路到达。记者日前从多瑙河三角洲的起点图尔恰市出发,乘渡轮沿多瑙河一路向东,经过三角洲腹地,最终抵达苏利纳。

苏利纳全城只有19条街道,总长39公里,其中6条街道与多瑙河平行,另外13条与多瑙河垂直。这里的街道名很有意思,与多瑙河平行的街道均以数字依次命名,滨河大道,也就是最靠近多瑙河的街道被叫做1号街。

1840年俄罗斯与奥地利在圣彼得堡签署协议,将苏利纳确定为多瑙河自由港。从此,这个当时人口仅有1000多人的小渔村开始迅速发展。

1856年,关于在苏利纳设立欧洲多瑙河委员会的文件在巴黎签署,该委员会由英国、法国、奥地利、德国(普鲁士)、意大利(撒丁岛)、俄罗斯和土耳其的代表组成。1858年落成的欧洲多瑙河委员会宫至今仍然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当地人甚至自豪地将此喻作欧盟的前身,因为欧洲多瑙河委员会是欧洲的第一个多国组织。

苏利纳成为欧洲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后,外来人口迅速增加。19世纪末,苏利纳人口发展到近5000人。曾有9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城市商业发达,剧院、印刷厂、磨坊、发电厂、医院、水厂应有尽有,小城还有法语、德语和英语学校,苏利纳为此拥有“小欧洲”“东方威尼斯”之称。两次大战期间,这里的人口一度达到1.5万人。

然而,随着出海口航道日益堵塞,通航萎缩,苏利纳港口贸易逐步转移。欧洲多瑙河委员会权限从1939年起开始减少,苏利纳渐渐走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利纳遭遇盟军轰炸,城市60%的建筑毁于一旦。

罗马尼亚作家让·巴尔1933年出版的小说《小欧洲》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城市的苏利纳:这里既有东正教堂、天主教堂,也有清真寺;既有精致的咖啡馆酒吧,也有斑驳的建筑,奢华与贫穷的交织中散发着东方浓郁的异域芬芳,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里编织一个共同的梦想――发财致富。小说中的爱情、孤寂、虚荣、欺诈、死亡的故事似乎也预示着这个自由港繁华的必然终结。

闲步在这个城市的街道,不少废旧的建筑依稀透露着城市的昔日繁华,同时也在向游人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沧桑。如今,小说中希腊人开的咖啡馆虽已不见踪影,“让·巴尔”命名的旅馆却依然矗立在1号街上。

只有在苏利纳才能真正体验“世界真小”。滨河大道上,两次与一个着装讲究的男子相遇,傍晚竟然又在同一家餐厅邻桌用餐。“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苏利纳”,这个来自罗马尼亚中部的男子抱怨说,苏利纳是一个单调、破旧、没有生气的城市。傍晚在码头观赏日落,记者又与从图尔恰同船而来的一对父子不期而遇;闲聊中得知,父子俩来自喀尔巴阡山的名城布拉索夫,男子是滑雪教练,这是他第8次带儿子来苏利纳,“我们每年都来这里度假,钓鱼、吹海风、看风景、呼吸新鲜空气,好不惬意!”看来,苏利纳这个小城给人们的印象并不相同,可能是因为人们欣赏它的角度不同吧。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露露]

标签:苏利纳 罗马尼亚电影 1933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