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聊城重建古县衙打造“东昌县衙博物馆”


来源:凤凰网山东

古县衙牌坊 在古城楼西大街距光岳楼200余米的路北处,一片刚刚彩绘的仿古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彩色艳丽的四柱三楼牌坊坐落在复建的县衙正门之前,精工细刻、图案优美的三座照壁分别位于正门对面和两侧,透过

古县衙牌坊

在古城楼西大街距光岳楼200余米的路北处,一片刚刚彩绘的仿古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彩色艳丽的四柱三楼牌坊坐落在复建的县衙正门之前,精工细刻、图案优美的三座照壁分别位于正门对面和两侧,透过大门看到里面多座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房屋,它们展露出古朴典雅、雄浑壮美的明清建筑风采。

步入院里可见一些建筑工人还在施工。古县衙复建工程总工程师吕乃龙介绍,县衙共分两期工程,2013年全年完成了一期工程主体建设,今年春天安装门窗,并从事雕刻、油漆、彩绘等工作,“目前一期工程基本竣工,部分建筑处于扫尾阶段,很快就会全部完工。二期工程即将动工,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复建基本再现了古县衙的主要格局

据介绍,县衙恢复依据清代《聊城县志》的相关记载,也参考了外地古衙门的建筑布局,基本再现了原县衙的主要格局。总占地面积达6300平方米,建筑包括牌坊、三座照壁、大门、偏门、旌善亭、申明亭、仪门、大堂、二堂、六房、县丞衙、主薄衙、典史衙、三班衙、礼贤馆、内宅等。

“所有建筑均为明清官式风格,用青砖灰瓦、优质木材等原料,采用传统工艺施工,纹饰、吻兽、砖雕、木雕兼备,使县衙呈现出庄严大方而又优雅美观的气势。”吕乃龙说。大门两侧一对被称为“撇山影壁”的照壁,高度4.5米,宽约8米,中间图案都是出水的莲叶、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寓意纯洁清净,象征衙门崇尚清廉的风气。与县衙正门隔路相对的是一个更大的照壁,高5米,宽12米。步入仪门,“六房”(吏房、礼房、刑房、兵房、户房、工房)位于东西两侧。每侧各驻三房,其房屋高约六米,前面出厦,前檐下有直径30多公分的九个木质立柱,显示东、西房屋各为十间。

聊城市民协副秘书长、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解释,六房中,吏房负责官吏的任免、考绩及升降等;礼房负责典礼、学校、科举之类;刑房负责刑法、狱讼等;兵房负责军政;户房负责财政、赋税、土地、户口等;工房则负责工程、营造、水利、屯田等事项。

相关史书显示,聊城旧县衙内的建筑有:正厅五间、后堂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三间、仪门三间、戒石亭一座;幕厅三间、三神祠公廨五所、东西司房各六间;吏舍一所、禁狱一所;堂西贮器皿房三间。“现在看来,其中多数能够复原。”高文广说。

“从明初到民国年间,这座县衙从未迁移过,这里作为聊城政治中心经历了五百多年。”

据了解,明洪武二年,县丞蒋子昭主持创修了这座衙门,后世又有多次维修。天顺元年,知县毛骥主持重修过;万历十六年,知县韩子廉增建了礼贤馆;清乾隆三十三年,知县夏玢重修二堂;嘉庆二年,知县科普通武又重修了大堂。

“民国年间的聊城县政府、范筑先抗战期间的‘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县政府、解放后的‘聊城专区行政公署’都曾驻于此院。”高文广告诉记者。

回忆“兴礼街”因县衙而繁华了数百年

年届八旬的原古城老居民王同丰回忆说,复建的县衙基本上是在原址,不过原大门比现在新修的大门还要往东二三十米,“原县衙前的路南也有照壁,青砖垒成,坡顶简瓦,中间用来贴告示之类,这个照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消失。”

老人说,县衙门前的牌坊只是听说过,因为消失的早,没有见过,“不过,在我小时候,县衙里的老式房屋多数还存在着。”

县衙前复建的牌坊为石质结构,上部则为木质牌楼,总高度约为6米。从清代县志看出,这个牌坊叫做“兴礼坊”。

“历史上,兴礼坊是楼西大街的标志性建筑,门前这条街也曾因此叫做‘兴礼街’。”高文广说,兴礼坊立于县衙门前,表明县衙对礼仪兴盛的重视。重视礼仪,就是重视儒家倡导的道德规范。

“因为县衙的存在,兴礼街曾是古城内非常繁华的一条街道。”王同丰听上代人讲过,清代的楼西大街各种买卖都比较兴旺。他小时候,这种现象还能见到一些,“老县衙门对过或偏西处,有焦记粮店、郑家粮店、李家粮店等十几家粮店。从县衙往东则是饭馆集中处,有鲁西饭庄、三德园、聚宾园、文明饭庄、宴宾楼等饭庄。”

老人说,很多小餐馆、小吃铺分布于大街两侧,如孟家馆、薛家的“长春园”饭铺、张家厚饼铺、丁家呱嗒馄饨铺、“一分利”煎包铺、张金香馍馍房等。临街其他店铺也不少,如孙家的万春堂西药房、李玉亭的客栈、郭兆仁的照相馆、胥家茶馆等。“过去的古楼西,每天人来车往,川流不息,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

佳话青史长存的那些“七品芝麻官”

县衙里的长官就是“知县”,掌一县之政令,这一县的赋役、诉讼、文教都是归县官总负责,被尊为一县的“父母官”。王同丰说,遇上一任清官担任父母官,那就是老百姓的福气。

王同丰少年时听到过这样一则关于县官的传说:清朝时,有一个穷人,有很大的冤情,因为没有钱打发县衙把门的衙役,进不了衙门告状。有人出主意让他到衙门后面的小街上哭喊“冤枉”。因为县官的住房靠近后院墙,县官听到苦喊声,急忙起身出去隔墙问话,了解到他的冤情,便为他伸了冤。“这就是县衙后街被称为‘冤枉胡同’的原因。”

高文广说,县志记载的“好县官”真不少,如明嘉靖年间任职知县的伍訚,顺治年间任职知县的杨时荐,康熙年间任职知县的谢命龙等,“他们体贴百姓疾苦,尽心为民造福,抑恶扬善,扶贫助弱,受到世代聊城人民的敬仰。”

“道光年间的聊城知县音德曾经审理过一桩悔婚案。”高文广讲,这个事件在民间流传下来,故事梗概为:一对青梅竹马的男女,成年后遭人诬蔑为“通奸”。女子的老人就状告男子,知县音德派人将男子抓来。音德并没有草率断案,而是着便衣到民间私访,查清了真情。他认民女为干女儿,令男子来县衙迎娶。音德还为义女备好嫁妆,成全了一桩美满姻缘。

“知县音德巧配鸳鸯传为佳话,故而被载入县志。县志还讲他‘无事则匹马至乡里,遇父老必问疾苦’。”高文广说道。

根据规划,县衙完工后,将打造出一座“东昌县衙博物馆”。届时,县衙将成为古城区最具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焱]

标签:县衙 聊城 知县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