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临淄齐国古城 寻战国时期齐风遗址
2014年02月10日 11:07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整理
临淄齐国古城 临淄齐国古城 临淄齐国古城是中国西周至战国齐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旧临淄县城)的西、北面,东临淄河,西依古系水。总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 临淄是我国历史上周代齐国的
临淄齐国古城
临淄齐国古城
临淄齐国古城是中国西周至战国齐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旧临淄县城)的西、北面,东临淄河,西依古系水。总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
临淄是我国历史上周代齐国的国都,以后长期为“海内名都”。曾为京、为城的临淄故城,历尽沧桑,延续的时间1300多年。故城内外,地上地下、文物 浩繁,历史陈迹遍布,誉为宏大的“地下博物馆”。临淄齐国故城,位于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国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两城相连接。大城南北4.5公里,东西3.5公里余,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城南北2公里,东西1.5公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两城面积15.5平方公里。
故城的城墙残垣尚存,夯筑痕迹依稀可辨,城门十三座。城内道路纵横,多与城门相通。现已探明主要交通干道十条,小城内三条,大城内七条。道旁居住、作坊遗址遍布。东周墓殉马坑、齐故城排水道口、孔子闻韶处、桓公台等十几处文物景点已向游人开放。
齐城大城为郭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最长处4.5公里,东西最宽处近4公里,周长14公里余。东墙因临河修筑,多曲折。城墙用夹板夯筑,从东周至汉 代经多次增筑和修补,基宽20~30米,最宽达43米。地面保存最高处达5米以上。早期夯层较薄,多小杵夯,晚期夯层厚,多平夯。已探出城门6座,东西面 各1座,南北面各2座,门道宽一般10米左右。城内已探出7条主干道路,大多与城门连接,有的贯穿全城,路宽6米以上,其中两条南北主干道路宽达20米。 这些道路多十字交叉,把城内划分为若干街区。
齐城小城为宫城,在大城的西南方,东北部嵌入大城,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周长7公里余。城墙基宽20~30米,最宽处达60余米。 有5座城门,东、西、北面各1座,南面2 座。东、北门通向大城,门道外口两侧城墙皆向外凸出。探出的3条主干道路分别与南门、西门和北门连接,路宽8~17米。沿城墙内侧还有宽6米左右的“环 涂”。城内有排水明渠。大城西部有一条南北干渠,南与小城东北角城壕相接,北部分为2支,一支出北墙注入北护城河,一支向西北出西墙注入系水。东北部也有 水渠分别注入北护城河和淄河。小城有曲尺形水渠,经宫殿区穿西城墙注入系水。在城墙处均有自然石叠砌的排水道口,已发掘的西墙排水道口东西长16.7米, 宽约7~8米,高约3米。有3层流水孔,每层5孔,各层孔互相错列。水孔一般高50厘米,宽40厘米左右。排水道口及东西进出水道的两壁均用石块垒砌,底 铺石块。
殿区在小城西北部,地下分布有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其中心建筑为一高14米、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的夯土台基,俗称桓公台,顶部分为3层。台东 北发掘了1处宫室建筑遗址。建筑分为2层,上层属西汉时期,下层为东周时期。小城东北部有一较小夯筑台基,俗称金銮殿,四周以自然石甃砌,与桓公台遥相呼 应,周围地势低洼,当是台榭别馆遗迹。小城西门外有泉,古有中池,是齐国的苑囿。现存高台基址“歇马台”可能是《左传》中提到的“遄台”遗迹。西北约10 公里有“梧台”,高28米,上部有花纹铺地砖、陶排水管等遗迹,当是齐的别馆离宫遗迹。
大城中部偏西和南部有大片战国、汉代冶铁遗址,东北部和北部有东周与汉代制骨遗址,中部阚家庄东南有汉代冶铜、铸钱遗址,中部偏南刘家寨周围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小城南部有炼铁、冶铜和铸钱遗址。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