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4上半年邹城旅游亮点回眸


来源:凤凰网山东

2014年上半年对于邹城旅游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加速推进的时期。正是抓住这段时间,邹城市旅游工作围绕实现“文化突围”,在创新中激  2014年上半年对于邹城旅游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加速推进的时期。

2014年上半年对于邹城旅游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加速推进的时期。半年时间并不长,但却是新《旅游法》公布后,国内旅游实现转型的重要时期。正是抓住这段时间,邹城市旅游工作围绕实现“文化突围”,在创新中激

2014年上半年对于邹城旅游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加速推进的时期。半年时间并不长,但却是新《旅游法》公布后,国内旅游实现转型的重要时期。正是抓住这段时间,邹城市旅游工作围绕实现“文化突围”,在创新中激发活力,亮点频闪。

亮点一:紧抓重点,推进项目建设

2014年上半年,邹城市以项目建设为工作重点,着力构建未来“两轴四区六片”旅游发展格局。将峄山旅游综合开发、三孟文化遗产保护、明鲁王陵遗址公园、现代文化主题公园、上九山古村落开发纳入全市百项重点工程。目前,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工程和旅游专线设置工作已相继完成,各项工程正在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亮点二:优化景区,实现升级发展

2014年上半年,邹城市突出A级景区创建主抓手,根据创建标准,将创建任务分解到相关镇和部门,并多次到中心草莓园、铁山公园、蓝陵桃花源、越峰山、十八盘、三仙山、凤凰山、五宝庵山等景区现场指导推进A级景区创建及提升工作。同时通过对上争取,国家、省、市旅游局领导多次到邹城调研指导景区建设,为峄山、两孟、明鲁王陵创建5A级景区和其他生态景区创建AAA级景区打下良好基础。

亮点三:规划先行,确立领先思路

2014年上半年,邹城市相继启动了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委托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邹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委托北京绿维创景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邹城七地块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委托中国建筑设计院编制《明鲁王陵遗址公园规划》,委托山东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为田黄镇杨峪村编制完成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目前规划编制工作正按进度进行,为下一步旅游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亮点四:品牌锻造,力求产品致胜

2014年上半年,邹城市致力于打造“孟子修学游”品牌和深化“邹东深呼吸”乡村游品牌。针对修学游市场,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精心设计了“教子有方”亲子游、儒家文化体验游和国际修学营三大产品,推出了“我的成人礼”观赏版、体验版、私人定制版,努力打造具有孟子故里特色的经典修学游活动;生态景区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在时空上构建乡村旅游四季格局,打造“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四季产品。

亮点五:目标营销,把握市场脉搏

2014年上半年,邹城市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媒体加大对邹城旅游宣传。召开“孟子修学游”等多场旅游产品发布会,被中国旅游报、参考消息、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国内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同时,加大户外广告的投放力度,在济宁市域内的高铁站、公交站、交通干道集中投放广告;开通“邹城旅游”公共微信账号,利用新媒体展开宣传攻势;开通400电话服务热线,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亮点六:整合线路,深化资源利用

2014年上半年,邹城市根据生态景区的交通区位和各自特点,在地域上整合推出北线森林探幽之旅、中线田园采摘之旅、南线山地休闲之旅、西线民俗体验之旅四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推出“赏花季”六大主题九条旅游线路和“采摘季”七大主题十四条旅游线路。设计制作了济宁市第一份旅游手绘地图——“邹东深呼吸”乡村旅游手绘攻略图。通过对线路的优化设计,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深度利用。

亮点七:加强培训,提高软件水平

2014年上半年,邹城市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建设,印制《旅游法规汇编》《乡村旅游开发读本》等教材,邀请专家为旅游从业人员提供服务技能、接待礼仪和业务操作技能的培训。多次组织镇街分管负责人、村干部、农家乐经营业户、景区负责人参加省市举办的专题培训,到江苏、青岛等地考察学习,推荐邹城市14名乡村旅游先进村村干部赴台湾进行乡村旅游考察学习,提高了旅游软件水平。(邹城市旅游局岳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露露]

标签:景区 旅游规划 三仙山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