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邹城打造森林城市 新格局形成


来源:邹城外宣网

10月29日,山东省绿化委员会下发《关于授予日照市等5个市“山东省森林城市”称号的决定》,邹城市正式荣膺“山东省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每年在各大广场、各类公园举办生态科普教育活动30余场次,普及林业和生态知识,浓化了全社会关注林业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森林城市建设步入良性循环。

原标题:邹城市以建设森林城市为契机发展生态旅游

10月29日,山东省绿化委员会下发《关于授予日照市等5个市“山东省森林城市”称号的决定》,邹城市正式荣膺“山东省森林城市”荣誉称号。邹城市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城区绿化、镇村绿化等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全市以区域绿化为主体,以绿色通道为框架,城、镇、村绿化美化相配套,点、线、面相结合的林业生态建设新格局逐步形成。

退耕还林工程创新发展。2011年冬,启动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坚持群众自愿、土地流转、规模连片发展,山、水、林、田、路、景综合治理,果园与公园、园艺与园林有机结合,规划10年内新建经济林基地30万亩,逐步把邹东山区打造成为集林果生产、观光采摘、生态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东花园”。两年来高标准建设经济林基地52个、5万亩,其中3000亩以上5个、1000亩以上20个,栽植各类优质果树300余万株、成活率高达97%。投入2.6亿元对项目区进行基础设施全配套,果树栽到哪里,水就送到哪里、电就架到哪里、路就铺设到哪里。目前,该工程已惠及9个山区镇、138个村、1万余户、4万余人。

荒山绿化工程稳步实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宜林荒山荒地采取公开拍卖、大户承包等方式确定经营主体。按照“花钱买活树,造林成规模”的总体思路,在实行经济强镇、工矿企业、市直部门包保荒山绿化的基础上,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招标、专业队工程造林”模式,对立地条件相对较好荒山进行“挖出石头砌墙、整好土地栽树”;对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建设封山墙网,进行封山育林。全市先后建设九龙山、凤凰山、狼舞山等一批荒山绿化亮点工程,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95.1%。

绿色通道工程扎实推进。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连村路为脉络,以交叉路口为节点,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在高速公路、国省道以及重点道路、主要河流每侧建设不低于50米宽绿色通道,县乡道路、干支流每侧建设20米宽绿色通道。近两年高标准建设境内高速公路、国省道等县乡以上道路绿色通道360余公里、河道绿色生态廊道367公里,形成了“人在绿中走、车在林中行”的绿化格局。

城区绿化工程亮点纷呈。投入6亿元对金山大道、牙山路等20条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对100家单位、150个居住小区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造绿,以500米服务半径为标准建设街心游园30余个,实施岗山、铁山、护驾山山体绿化,新建了护驾山植物园、唐王河公园,改造完善了文化广场、体育广场等一批园林绿化工程。目前,城区绿地率达到3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进一步彰显了邹城“山水园林、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

建设古树名木保护体系。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邹城市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古树名木资源。邹城留存至今的古树名木主要有槐树、松树、柏树等7701株。结合种质资源调查,对全市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详细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制定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和复壮,由于措施得力,全市未发生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事件。

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体系。2012年,峄山森林公园成功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今年着力推进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力度。先后建成国家、省、济宁市级森林公园7处、湿地公园4处。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每年按季节筹划举办峄山桃花节、中心草莓采摘节、张庄樱桃采摘节、香城红枣文化节以及樱桃、果王等系列节庆和评选活动,全面打响了全市生态休闲产业品牌。每年在各大广场、各类公园举办生态科普教育活动30余场次,普及林业和生态知识,浓化了全社会关注林业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森林城市建设步入良性循环。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露露]

标签:森林城市 种质资源调查 林业生态建设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